文/学研社成员 文武
经过超过一百天的反修例之乱,特区政府日前决定举办「社区对话」,目的是「走入社区,邀请社会各阶层人士向政府表达意见,探讨现时社会不满及寻求解决方法」。现时,政府在应对及处置事件时,显得软弱无力,林郑月娥不久前提出「四大行动」,其中最具建设性的行动,就是「走入社区」。政府的力量来自市民的支持,「走入社区」才能真正接近市民,才能助政府团结社会大多数,对抗黑衣暴徒,让香港走出困境。
止暴和对话双管齐下
特区政府过去与市民之间的直接对话和沟通显得不足,在推动修订《逃犯条例》的过程中,未能充分掌握民意,了解民情,因此引燃了社会累积已久的深层次矛盾,导致这次前所未见的社会动乱。从过去的失误中,政府汲取了教训,亦借鉴了法国政府处置「黄背心」运动的经验,希望透过对话化解矛盾。

资料图
虽然社会上有些反对的意见认为,现时未必是政府与市民展开对话的合适时机,因为社会对抗和冲突仍很激烈,对话将很困难,亦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亦有意见认为,政府应有先后缓急之分,必须首先处理好激烈的矛盾和冲突,然后再展开对话,而非放任冲突不理去搞对话,徒然引来更多的冲突。
平情而论,这些意见并非全无道理,特首及特区政府建立对话平台的同时,也须处置好止暴制乱的工作,更加要做好社会工作,安抚民心。但止暴制乱与对话并不矛盾,而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止暴的同时必须要展开与市民的对话,对话才能为政府带来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力量,因而必须双管齐下去处理好止暴和对话的问题。
特首与市民对话,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当特首提出「走入社区」的行动后,已遭不少恶意的政治攻击,更有些人已经事先扬言要组织人群包围会场等。这些攻击和干扰早在预料之中,过去几年,特首及政府高官落区与市民对话,亦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而这些干扰行动的政治目的明显不过,就是要阻隔特首及政府与市民的沟通和交流,以便将他们无理的政治诉求,强加在市民的头上,假借民意来向政府施压。
正是因为这样,特首及政府才更需要加强与市民的直接对话,要让真实的民意畅通无阻地表达出来,也要让政府更準确地把握真实的民意。因而,特首和特区政府不能惧怕困难和政治上的干扰,反而应该排除困难,做好对话。
凝聚力量走出困境
对于反修例之乱,相信市民有很多心声想直接向特首及政府当局反映,比如,暴力政治正在大面积地渗入中学校园,越来越多年仅十二三岁的初中学生在暴力冲突中被警方拘捕,教育局不能够坐视不理,必须採取措施纠正。又如,「连侬墙」不但影响市容及卫生,更加在社区引发激烈的冲突,不利社区的安宁。政府当局也不能坐视不理,无动于衷。一批又一批的暴力装备由海外输送至香港,政府当局又是否要有应对措施?
反修例之乱的平息,必须从整个社会的每个环节去做,而非只依靠警察在前线与暴徒角力,政府不仅仅只有警察,还有18万公务员,以及700万市民,政府很有必要听听民意,拿出勇气从社会各个环节,全方位地做好止暴制乱的工作。
林郑月娥的「走入社区」行动受到市民支持,政府应虚心聆听,凝聚最广泛的市民力量,一同止暴制乱。至于对话,不仅现在要做,未来也需要多做,不仅特首和主要官员要走入社区,副局、政助的主要工作也应该是走入社区,掌握民意和民情,只有打通与市民之间的联繫,政府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下一篇::日媒对港报道多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