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早前宣布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範区,进一步提升深圳在全国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对深圳来说,新定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路向和要求更快的发展步伐,而这将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进行并相辅相成。广东已制订粤港澳大湾区「三步走」的长远发展战略,深圳的发展自然也要与此相符,故计划一、在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研发投入强度及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二、在2035年建成竞争力世界领先及具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三、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均卓着的全球标杆城市。
深发展迅速
上述计划能登高望远,站在当前深圳的发展高起点上再前望,志不在小。但这乃务实计划,绝非高不可攀。深圳实已建成了全国以至全球的重要创科创新中心,其潜力、活力及能力毋庸置疑。「深圳速度」举世闻名,不足40年便由边陲小村建设成为国际大都会,进展之快史无前例。今后发展除速度外更重平衡,经济建设要求高质及可持续,在经济外还要进行社会建设,达致法治、文明及民生幸福等各方面的高水平而作为全国典範。发展首重新兴产业及提升创新能力,重点之一是建设AI、航空航天、半导体等八个新产业区,到2020年将共投入1800亿元。此外,还要筹建多个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至今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间,和与诺贝尔奖得主共建实验室9间,创科基础日益广阔厚实。另一发展重点是高端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要开展数字货币及移动支付等的创新应用,为人民币国际化先行先试,促进与港澳金融联动及探索跨境金融监管。
港前景堪虞
深圳的新发展宏图自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且为达目标正努力奋战而非坐空谈。有评论指深圳计划背后目的之一是取代香港的国际中心功能,和由深圳担当大湾区发展龙头而不再依赖香港。有关的众多议题确值得探讨,以下几点尤须注意:
一、深圳经济发展超越香港。在规模上去年深圳GDP首次超过香港,但这无很大意义,因按购买力平价计深圳GDP早已超港。真正的问题是深圳在经济结构及产业水平上,相比香港优势明显且差距正在拉大。香港的新兴产业发展未成气候,若创新成果要完成商品化,上下游都要依赖内地特别是大湾区企业的支援及配套。香港的科研太过集中在大学,令产学研的配合稍逊。
二、香港难当龙头。当今之世,当龙头者必须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及相关产业上有优势,深圳刚好具备此条件而香港已相对落后,当不成龙头仍可成为合作伙伴「拍住上」,而这已是香港可望达到的最高地位。但这也表示香港要努力提升本身实力以免落后过多,否则便「拍」不上。退一步便只能做配角及从属,在分工中分点低档次工序,算是抓住龙尾,若再退一步便是被边缘化,连龙尾也抓不住。大湾区建设宏图中倡议依託穗深港澳四大核心城市,但澳门太小根基太浅而香港地位下滑,将来或只有穗深双核,各有所长互相配合。
三、勿把香港的「独特地位及优势不可替代」绝对化。世上本无不可替代者:不能完全替代也可部分替代。发愤图强力争上游的追赶者很有可能超越原来的领先者,而深圳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创科赶硅谷金融赶香港乃深圳发展的必然路径,香港绝不能高枕无忧。早于九十年代当香港仍雄踞全球货柜港桂冠时,笔者便预告其航运物流中心地位的下滑。现时香港在一些高端服务业(如金融)或仍有点优势,但这亦不可恃。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掌握制高点者如深圳将可「弯道超车」实行跨越式发展,从而反落后为领先。「互联网+」、AI化等新趋势潜力无穷,其应用还刚开始。深圳研发数字货币、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正是沿此路大步迈进。
本来香港在发展上已觉迟滞不前,再加上动乱不休,前景堪虞。淩昆


下一篇::依靠市民力量止暴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