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对港报道多偏颇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10月04日

文/日本一桥大学博士 胡炜权

近期在香港因《逃犯条例》引发的连串警民暴力冲突至今未有平息之势。随着香港社会深层次矛盾持续,除了香港和中国内地外,外国媒体也纷纷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日本媒体便是其一。事实上,自从数年前的「佔中」事件起,日本媒体对香港的关注程度有增无减,大手媒体机构的报道量和频率也逐年上升。不过,这裏有三点是值得我们留意的。

日媒对港报道多偏颇

激进示威者投掷燃烧弹。路透社

聚焦港与内地的矛盾

第一,日媒大多只关心反映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存在矛盾的事件。对于其他民生问题是几乎不屑一顾。自上次的「佔中」事件到这次的反修例动乱,不论左派右翼,日媒的聚焦点都落在怎样投影出香港回归后如何被中国内地「压迫」,从而衍生出种种的矛盾和抗争。因此,日媒带着立场去报道香港动乱的情况,是明显不过的。

第二,受到上述的立场影响,综观绝大部分日媒对这些香港动乱的报道,从取材、照片和访问对象大多是採用反政府阵营的资料,对于特区政府和警方发放的信息,大多是以寥寥数句来交待,而且会在前面后面加上「虽然」「但是」「声称」等词,篇幅上比转述反对派的立场少很多。这种貌似中立,实际上已带立场的报道方式在日本媒体生态上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其他如叙利亚、乌克兰、阿拉伯地区的类似事件,日媒大多归边,站在「鸡蛋」一边去报道,为他们发声,而不会报道部分过激示威者的暴力犯罪。

带着立场去报道

第三,在以上的框架下,各派日媒在连串事件的报道上,普遍有意无意地省略、暧昧地说明引起动乱的原因。如今次的反修例示威,以笔者的调查来看,《产经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为首的最大报章都没有清楚说明《逃犯条例》的内容,而是指该条例将有机会使身在香港的反中国政治人物被引渡至中国内地,日前太子站传出示威者死亡的传言,日媒也似乎不加查证,便搬字过纸地报道出来,到了后来才在太子站示威者死亡之说上,补充说是「网上传闻」,而不会直接用假新闻(Fake news)来定性。总之,如不身在香港,只靠日媒报道来了解这次风波的话,恐怕会得出一个颇为不实又不全面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内的日本人自然会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香港的乱象全由政府和警方引起,「背后则有中央政府指挥」。其实,日媒这种偏颇不全面的报道手法本身虽早已被部分日本国民批评,但由于在日本国内近年一边开始称中国为「大国」,勉强肯定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但普遍炒作对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没有好感,多年来不断为中国塑造负面形象,暗示中国的崛起是「外强中乾」,藉此抚慰部分反共仇中的受众的心理需要。

日媒对香港动乱,以至中国内地的个别负面事件都会按上述的既定立场作出报道。日媒对香港动乱的报道和高度关注,也不过是因为它对日媒而言,是另一个奇货可居的材料而已,对事件的本质和深层次问题,绝非日媒想去探讨的。

日媒对港报道多偏颇
日媒对港报道多偏颇
上一篇:依靠市民力量止暴制乱
下一篇:止暴制乱是最强民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