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子文
政府日前交代「明日大屿」计划工程造价,粗略估算约6240亿元,而人工岛私人住宅和商业收益下限为7070亿元,据此指出所谓「明日大屿」计划掏空库房的说法不成立。土地是本港最重要的资源,卖地更是政府库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明日大屿」计划固然需要动用庞大资金,但是日后的卖地收入也相当可观,足以覆盖计划的支出,甚至会有数以千亿元计的利润。「明日大屿」计划解决过百万人的居住问题,提供就业机会和商机。早前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公布的公众谘询结果,大部分市民支持填海造地建屋,在反对派散播的「明日大屿」破产论已经破产之后,相信「明日大屿」计划会得到愈来愈多市民的支持。
不容抹黑攻击
特首林郑月娥去年10月在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计划,当时计划的一个争议点在于填海造地费用高昂,有人更在没有任何数据支持下,抛出所谓库房破产论以误导市民。特区政府日前公布「明日大屿」计划工程造价及收益预测,「透明」地摊出各项成本数据,就是要回应市民的关注,也通过具体的数据反驳坊间一些凭空捏造的抹黑及攻击,有助市民大众了解计划详情,从而凝聚共识。
对于「明日大屿」这个庞大计划,有争议不足为奇。1989年11月,时任香港总督卫奕信在立法局宣读新一份施政报告,制订了《港口及机场发展策略》,宣布兴建新机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即后来的香港机场核心计划,外界称之为「玫瑰园计划」。这个预算逾2000亿港元的计划,当时亦引起不少顾虑和争议。及后经过几番修改,中英两国才就兴建新机场问题于1991年达成谅解,工程启动并历时8年方告完工,共耗资1553亿港元,在当时以至今日都是天文数字。但最终香港政府不但没有破产,更因为多项大型基建的带动,国际金融商贸中心的地位得以巩固,库房亦因而受惠。
计划「稳赚不赔」
今日的「明日大屿」计划,坊间对开支有争议有关注是十分正常的事,不过,既然讨论成本,就应该实事求是,而非一开始就全面否定抹杀,以「破产论」来危言耸听。几千亿元的开支到底贵不贵?这要看建的是什幺。现在兴建的是一个上千公顷的人工岛,等如是新造一个新市镇,据香港测量师学会的估算,人工岛私人住宅及商业发展的土地收益估算上限为9740亿至11430亿元,可见虽然成本不菲,但收益更可观。
同时,「明日大屿」计划中的填海工程将分15至20年进行,6000亿工程费分摊下来,每年不过300亿至400亿元,而政府未来5年每年的工务工程支出预算都超过1000亿元,意味工程即使每年增加100亿元,政府财政还是绰绰有余,只不过每年的工程开支增加100亿元,就可以兴建一个人工岛和新市镇,为香港提供大量土地资源,这个计划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破产之说根本毫无道理。
况且填海可得到的土地,一部分将兴建公屋,解决过百万人的居住问题,一部分将用作发展其他产业,一部分相信会用作兴建酒店、写字楼等商业设施,这些都会带来庞大收入,当中还未计及为香港创造的财富效益,为市民创造的大量职位、为经济创造的大量内需,这些收益都是难以估量的。「明日大屿」就算真的要花费万亿元,都是物有所值。反对派所谓「大白象工程」、「史上最贵工程」、「香港最大骗局」等污名抹黑,完全是政治蒙蔽理智,试问将「明日大屿」拉倒,香港的房屋问题、土地发展问题如何解决?反对派为反对而反对,何曾顾念港人的福祉?


下一篇::多发声撑引入外地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