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公布,香港正式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并以引领金融与创新科技的定位 用林郑特首的话讲是「硅谷+华尔街」模式 擎起大湾区龙头,香港由此迎来自内地改革开放之后,又一次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正当满城欢欣之时,蛊惑人心的论调如阴风般从角落裏吹出。有人信誓旦旦要维护「两制」,拒绝「被规划」,声称纲要令「两制」界线变得模糊,香港将沦为内地的一个城市。显而易见,这些人想以坚持「两制」之名阻住香港发展。
纲要损害「两制」了吗?当然没有!基本法写明,香港回归后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在大湾区纲要裏,这些统统没有变。不仅没有,大湾区发挥9+2共11个城市的自身优势,通过明确共同愿景和各自定位,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符合商业原则,有利资源配置,为所有参与方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被规划」之说混淆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係,这才是令人忧虑的「模糊」。过去,香港抓住内地改革开放的契机,利用内地广阔腹地和庞大市场,製造业北移,实现了向金融服务和转口贸易的转型,一跃成为亚洲的「小龙」。而今,香港地蹙人稠、产业单一、发展受限的压力越来越大,亟需更大空间实现新的结构转型。大湾区战略恰逢其时,让香港可以突破瓶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央为港澳度身描绘的一张蓝图。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一方面强调坚守「一国两制」初心,一方面号召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体现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辩证思维。
说穿了,「被规划」论者的心魔,还在于对「一国」的抗拒。他们所谓维护「两制」边界,就是不愿与内地融合发展。现在已是全球化时代,内地改革开放的步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迈得更大。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偏偏有些人不肯正视,不能与时俱进,总想让香港关起门来,连一国之内的区域协同发展都不愿接受。他们举维护「两制」的幌子,炮製出几个耸人听闻的辞彙,最终只能让香港坐困愁城、作茧自缚。
(注:本文的英文版原文刊登于《中国日报香港版》评论版面。)
萧平


下一篇::中国有能力建成科技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