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日的城市论坛,题目是有关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对香港的影响。本人应邀出席,以商界的角度来表达对大湾区未来发展的观点,认为规划出台之后,可以让湾区内各个城市都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避免互相之间的无序竞争,这对香港十分有利。因为规划明确了香港在大湾区将继续担当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推动融资、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同时亦提到支持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以及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等。试想,香港未来的机遇有多大?
香港不能坐井观天
参与大湾区建设对香港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理解。可笑的是,论坛上偏偏有一名讲者竟以「贼船」来形容大湾区规划,大意是说中国打造大湾区,目的只为利用香港帮助内地城市走出去,是要「哄骗港人上贼船」,限定了香港的发展方向,剥夺香港人自己规划未来的权利。他又称,香港早已在国际经济上有一定地位,无需要被划入大湾区。
这套「贼船论」似是而非,对台下的年轻学生听众很有误导性,故笔者即场回应,指这种说法是属于「阴谋论」,因为香港的经济发展若局限于本地,是坐井观天的行为,当全世界都争相走进内地时,香港更应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开拓市场,以免像龟兔赛跑般被人追上。
当时由于时间所限,笔者未能详细分析该「贼船论」的谬误,在此借点篇幅来述之,希望市民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小心这种惑众妖言。首先,大家要弄清楚一个概念,国家支持香港继续担当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等举措,却说成是剥夺香港自己规划未来的权利,这是偷换概念的把戏,目的是要误导人们以为国家以大湾区来框住香港,扼杀香港的选择自由。
给港定位具保护性
事实上,恰恰相反,国家在大湾区规划中给予香港的定位,并非限制,而是方便香港在大湾区发挥独特功能而提供有力保护。大家有目共睹,近年内地城市发展迅猛,单是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东莞和珠海,各方面的建设都越来越完善,这些城市的竞争力绝不弱于香港,如果这些地方政府为了本身利益而事事跟香港竞争,香港招架得来吗?这是我们工商界一早看到的危机,可惜这个危机不是地方政府之间可以自行摆平,必须由上而下来解决。
众所周知,发展大湾区是中央政策,而今规划纲要为湾区内各城市定位,这样一来,香港便不用再担心三大中心的地位会被湾区内其他城市取代,而且更可得到湾区配合而更加巩固。这不仅保护了香港原有的优势,也有利将来各城市的分工合作,共同把大湾区建设成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湾区,在「一带一路」担当桥头堡的潜力角色。
也许有人问:香港若不参与大湾区建设,后果将会怎样?
让笔者讲一个关于兴建行人天桥的故事:若干年前,有关当局打算在繁忙商业区兴建一条有上盖的行人天桥,把多座建筑物和商场串连起来,以方便人们和顾客使用。当时,周围的业主都同意,但其中一家百货公司自恃自己位置特佳,亦有客源,怕「肥水流向别人田」,不接受建议。结果,天桥建成后,人来人往,带旺了周边的环境,惟独是那百货公司「斯人独憔悴」。最后,那百货公司不得不花长时间办理複杂的申请手续,还要付出特别昂贵的工程费,都要设法与该天桥打通,生意才有起色。
而今,粤港澳大湾区就有如那条天桥,把多个各具特色的城市连结起来,必然吸引力大增,令整个湾区更有活力,更加繁荣。中央之前已一再表示,已预留了好位给香港,但香港如果不参与,一旦边缘化,笔者相信后果未必有那百货公司那幺好彩,恐怕就如国家领导人所言:苏州过后无艇搭。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下一篇::活化果栏利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