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评论】与印尼共拓南海丝路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5月21日


【香江评论】与印尼共拓南海丝路





凌昆

最近总理李克强出访印尼,为双边合作和地区协作带来新动力。印尼乃群岛国家,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中国与之合作潜力巨大,要有更大宏图方可充分发挥和取得最大效益。

建中国版「印太战略」

此次行程所推动的中印经贸合作有三大方面:一、扩大双边合作,包括扩大棕榈油及咖啡等热带产品对华出口,和中方参建印尼雅万高铁等重点发展项目。二、加强区域协作。中印将致力加快RCEP等区域协作机制谈判,并建立中国与包含印尼的东盟东部增长区「4+1」次区域协作机制。三、共推全球化,把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印方的「全球海洋支点」策略(Global Maritime Fulcrum,GMF)对接。

GMF乃印尼总统佐科在2014年首先提出,到2017年正式通过成为法规。其内容涵盖面广,包括港口基建、资源开发保护、国防外交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其主要目的一是充分利用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二是让印尼参与各种全球化体系,要成为「一带一路」、RCEP、CPTPP和环印度洋国家组织(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等国际协作机制的交汇点。显然,中方若能把「一带一路」建设与GMF紧密配合,不单有利建设进行,还可助推RCEP等区域协作体系的发育壮大,和借道印尼连接印度洋地区,从而建立中国版「印太战略」。

中国参与GMF海洋经济建设时应注重几方面:一、基建方面除港口及航运外还可推动连接岛屿的桥梁及海底隧道计划,中国在这些方面有很大优势。二、海洋资源开发,如海上养殖、海底矿物能源开发和海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中国已掌握一定的相关技术及设备供给能力。三、发展岛际快速海空交通网及卫星通讯。中国可为此提供设备如快速船、水上飞机及IT器材等。

「一带一路」与GMF配合

从长远看还须更全面规划「一带一路」与GMF的配合,为此,中国应构思建立环南海经济圈和相连的南南海上丝路,让GMF及其他区内国家的发展战略可以切入。为建南海圈,中国应做好以下几项:

一、定计划开发南海海洋资源,包括深海养殖、海底采矿、开发海底油气及可燃冰等;并搞好配套海洋工程建设,包括建立海上浮城、可再生能源站、浮动核电站和水上飞机交通网等。中国已掌握大型海上渔场、深海勘探采挖机器、深潜器、大型海上飞机等制造技术,还有海上太阳能、风能及波浪能的利用方法,具备了依託岛礁建立海上社区能力,只欠规划及投资。

二、与南海周边国家如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等,先通过双边合作强化开发活动。在争议水域仍可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分享成果,如与菲律宾便有合作开发海底气田的构思。同时还要海陆兼顾拓展周边的陆上项目,如与菲律宾共同建设巴拉望岛,参与东马沙巴、沙鸙越和印尼卡里曼丹的重大基建项目,并设置物色产业园。将来时机成熟,便可正式设立南海经济圈协调机制,形成新的次区域协作架构。

三、加快中老柬及中老泰铁路和经济走廊建设,把中国大西南和暹逻湾地区更紧密联繫,从而形成与南海经济圈相连的暹逻湾经济圈,产生两圈互动发展格局。

南海的重要性还在于其交通枢纽作用。这乃东亚连通南太平洋及印度洋的重要航道所在,因此不能封闭地建设经济圈,必须同时深化相连航道建设,这样由南海开始的海上丝路便可四通八达。南海西出通过马六甲海峡或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乃传统欧亚通道,但从东亚地区发展和海上丝路伸延的角度看,还须建设「南南海上丝路」:由南海南端南下进入苏禄海、苏拉威西海、班达海及帝汶海而至东帝汶,由此可东向经新畿内亚、所罗门群岛等进入南太平洋,或西向沿印尼群岛之南进入南印度洋,并可成为中国与大洋洲的重要通道。南南海丝沿线连接印尼、菲律宾等多个岛屿及水域,资源丰富,应由各国联合建设航道管理、保安设施及各类经贸开发区。菲律宾已邀请中国共巡苏禄海以防海盗,乃沿线开展合作的好开始,今后印尼理应通过中印合作更多参与南南海丝建设。东帝汶则可成为海丝的交通物流枢纽,在沿线扮演香港及新加坡的角色。

总之,中国与印尼及东盟合作开拓南海及丝路商机,潜力大效益丰,值得及早推动和规划。

上一篇:港可引领湾区金融法律建设
下一篇:香港是大国重器建设重要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