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药物政策须与时并进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0月15日

文 | 立法会议员陈恒镔

本港虽是国际大都会,但我们医疗系统却经常为人诟病。不单医护人员不足,造成病人轮候时间过长,就算病人可获得诊治,但现行的药物资助政策,往往令不少长期病患、癌症,以至罕见疾病病人得不到合适的药物以改善病况。

加大投入药物资助

香港现行的药物政策,无论是在香港售卖或医管局提供的药物必须要先获卫生署注册,而医管局亦自行制订药物名册,作为药物资助的準则。被纳入药物名册的药物除了要证明药效及安全性等基本要求外,也要进行成本效益的检测,换言之一些极昂贵的药物,就算证明有药效,但因超出一般资助服务範围时,往往成为病人须自付费用的药物。

其实当初医管局建立药物名册制度,不只是统一公营医院的用药标準,更是为了控制用药开支。虽然现时撒玛利亚基金及关爱基金会为超出医管局一般资助服务範围所能提供的极度昂贵药物提供资助,但申请基金的门槛也不低,不少中产家庭就算有资助也会「因病致穷」。

近日,民建联积极跟进罕见疾病用药政策,不少关注团体都表示,就算国际社会近年不断研发新的药物,有效改善罕见病者的病情,但有关药物不是仍未引入香港,就是不被纳入名册或撒玛利亚基金资助範围内,令病人看到有改善病情机会也不能得到。

民建联认为政府有必要针对药物资助加大投入,并加强与药厂的沟通,加快引入新研发药物。特别是针对罕见疾病,我们认为政府应就订立官方定义及建立资料库,以方便开展制订罕见疾病政策配套及分享资料作治疗患者及医学研究之用。

将产前检查服务普及化

此外,政府亦应检讨药物资助政策,把治疗癌症、罕见疾病的极昂贵药物纳入药物名册,并降低撒玛利亚基金和关爱基金资助申请门槛及患者须支付药物费用的最高金额,让患者获得适切的药物及治疗。

最后,特别一提,因为不少罕见疾病都是遗传病,而通过婚前检查或产前检查服务,可及早预知下一代有遗传病的风险,因此,我们认为应将常见遗传病的婚前或产前检查服务普及化,并引进无创基因及遗传病检查,减低初生婴儿患上遗传及罕见疾病的几率。

上一篇:冀施政报告促和谐重民生
下一篇:冀施政报告解决房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