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中国科技井喷西方感受压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0月09日

凌昆

早前本港举办了科技创新展,当中包括众多的内地创科重大成果,令港人大开眼界之余,亦充分反映了国家近年的科技发展井喷状况,这新形势已在国际上引起了重大回响,其影响也必将深远。

敬畏中国针对中国

中国科技井喷在西方引起了高度关注,最初是一些学者专家及媒体评论员注意到新形势,今年来西方政要及政府都留意到了。由此亦带来了关于中国的新威胁论及新遏制论,其关键内容都与科技相关。经典代表之一是前特朗普战略顾问班农所指的,中国很可能抢去美国的霸主地位,且在5到10年间便可见转折点,故要打「经济战」,尤其是禁止中国从美国取得新科技(见本版8月29日拙文《慎防美极右反华路线》)。日前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访港时又发表惊人言论,指中国正进行前所未见的机器人革命,相关发展快过所有国家,但认为中国是以补贴、保护措施、侵犯知权及强迫技术转移等手段来取得领先地位,在电动车方面如此,机器人料也将如此。他过去曾批评「中国制造2025」计划,指美国作为最具创造力国家阻挡中国去路,故要对「美国天才」发动猛烈攻势云。类似观点同样在欧洲出现,年初法德意三国的工业及经济高官联名去信欧盟委员会,要求制订法规防範高科企业落入中国手上,9月时委员会发表的文献回应了要求,认为要限制外来投资以保战略利益,针对中国之心路人皆知。

由是西方政治主流对中国的看法有了根本性改变:由可轻藐的落后低成本生产基地,变成了可敬畏的科技急进国度,并因而产生了恐惧:以科技为根本的新威胁论乃应运而生,新的遏制中国策略也以对华技术封锁为主力,但这将有相反效果(见本版9月26日拙文《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徒劳》)。无论如何,西方对中国的新恐惧甚有理据:过去中国无论发展多快,其发展水平仍低,与西方关系是互补为主,到今天互补虽仍存,但直接竞争的比例已急升。中国最初开放时,美国对中国入口限制的是草帽及纺织品等一类劳力密集低成本加工品,为美国生产在逐渐淘汰者。后来限制转向钢材轮胎等资本密集的中等技术水平产品,反映了中国生产水平的提升,与西方的直接竞争随之加剧,到今天情况更趋恶劣:一、西方许多中高端产品,尤其机电产品在竞争中败阵,当中国掌握新技术时,其低成本优势复现:这种优势过去出现在低端产品,现已转到中高端产品。二、西方的一些高端制造开始转移中国,而低端制造转移则早已终止。这变化的原因始于上述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已转往中高端。三、西方一些生产还入口本国没有生产的中国产品,如英美的军舰制造中便使用了中国设备。机器人的发展尤为关键:西方本想藉此提升生产效率,但若中国在这方面也追上甚至领先,则西方还有什幺希望?难怪俄罗斯对此事十分关注。无疑,中国的无人化趋势确实吓人,出现了无人水饺及快餐厂、手机厂、煤矿、码头、物流配货场、商店、飞机及汽车等,日新月异,且层出不穷。除了民用品外,中国军工亦正出头,如无人机便可与美国争夺市场。

班农预告或成真

西方能维持较好效益及较高生活水平,重要原因之一是技术先进带来technology rent的超额利润,但当中国掌握了高新技术,「中国价钱」的效应便出现,大幅压低了产品价格。这过去在低端产品见到,现时则在高端产品出现。许多新材料如石黑烯、碳纤维和机电仪表产品便有这种情况,涉及的门类日广。这样西方的企业倒闭及失业将上升,而人民生活水平将下降,不单会冲击其主导世界的地位,还将引起民众对其政经体制的合理性及合法性的质疑。

西方在金融海啸后经济已被打得七零八落,至今还未完全恢复过来,现时再加上民粹主义兴起及欧美日内部政争不断等问题,政经体制的深层矛盾正不断激化,在这时再遇上中国科技井喷的震蕩,便雪上加霜,危机日近。东风压倒西风的情况渐显,班农的5到10年出现转折点预告或许成真!

上一篇:一带一路是港企进路
下一篇:【香港观察】国庆假期旅客回升的启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