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落实生涯规划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7月24日

国际生涯规划协会主席马震宁国际生涯规划协会秘书长
曾迦明

早于1970 年代,美国联邦教育署长马兰(Sidney P. Marland Jr.)有见当时教育未能联繫学生职业,以及当时青少年失业率高企等问题,于是提倡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目标是联繫教育和职业的关系,培训学生职前及职后教育。在香港,年轻人对于升学就业有不少困惑,特别是考虑升学时,受困于「大学学位」和「非大学学位」二元思维,不少青年人因不愿意尝试多元的升学途径,往往会选错高等院校升学梯阶(例如:学士、副学士、高级文凭),又或者选错科,白白浪费不少光阴。因此,香港教育局自2014/15学年起,向全港中学每年拨款50万元生涯规划津贴,以加强推行生涯规划教育。

要有专业课程设计

或者有人质疑:「人生也可以被管理和规划吗?」的确,人生中有些事物是无法掌握的。然而,就是因为我们无法掌控一切,我们更要掌控那些可以被掌握的部分。所以说,生涯规划的作用便是去认清何者可掌握,何者不可掌握,并将时间与精力集中在可掌握的部分。如果放任而不作任何规划,原本可掌握的部分也会增加不确定性,使人生规划有更大的风险。

然而,现时香港推行的生涯规划仍然有很多改进空间。

首先,生涯规划需要有效落实,必须要有专业课程设计。今日,生涯规划并不是一门科目,它不用考试或评核,所以对学校和学生而言,投放较多精力在中学文凭试上,似乎比较重要。现时在学校推动生涯规划的时间,大多利用周会、班主任课、午膳时段,或周末,时间上不会很充分。而且学校现时多以讲座、工作坊、参观等方式执行生涯规划,效果存疑。还有,学生的性格取向和人生目标各有不同,在时间不足和非个人化的引导下,中学的生涯规划课只处于形式化的状态,尚未能有效启发学生思考未来,对其全人发展发挥作用。

第二,现时生涯规划课教师通常由班主任来担任,对于本来已经教务和行政工作繁重的班主任来说,生涯规划课无疑是多一份工作压力,试问班主任又能否教好生涯规划课?虽然现时每间中学都有50万元生涯规划津贴,通常约40万元用在聘请一位教师,另外10万元用在津贴活动。但是,一位生涯规划教师极其量只能处理各级生涯规划课和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个别辅导比较有需要的学生,而不是全体学生。所以,生涯规划教育要见成效,仍要下更多工夫。

第三,生涯规划教育需要「走出课室」,「走出课室」并不单单是参观而已,而是要亲身接触社会。特别是对将要升读高等院校的高中生而言,探寻职场十分重要,因为这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工作的性质,以发掘他们的兴趣。另外,学校宜举办「师友计划」,邀请校友和高中生配对,分享职场实况和社会最新发展,甚至带领高中生到校友的工作地方进行工作体验或实习,从而实践生涯目标。

走出课室扩阔视野

除此以外,推动生涯规划教育也是扩阔视野的好机会,学校宜仿效大学,举办国际交换生计划,让中学生「冲出香港」,与国内外同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接触,交流对生涯规划、人生目标、不同地区升学就业情况等看法。有了这些经历,学生在做生涯规划的时候,就能更好地为未来绘制蓝图。

最后,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因为今时今日社会变化较以往急速,年轻人要适时微调个人生涯规划,才能适应万变的世界。因此,本会提倡「灵活生涯规划」,其中一点是「循环规划」。常言道「终身学习」,大学毕业并不代表生涯规划结束,即使投身社会后,从青年、成年、中年至老年都要不断学习。而我们可以放下工作去学习,也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这才能适应社会和科技之急速变迁而不落伍。

上一篇:你搭高铁想拎行李在深圳落车检查吗?
下一篇:应尊重高院判撤四人议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