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塘区议会副主席、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城市智库召集人
洪锦铉
回归以来,每一届新特首当选后,都会面临政治人才和治港人才不足的困扰。如良医想为香港「执一剂良药」补身,打开百子柜后,才发现柜里没有想要的药材,只能用替代药材,但疗效未如理想。香港回归祖国20年了,不仅要加紧补充百子柜里的各种药材,还要思考好的药材从何而来。

香港需要治港人才。
借鉴美国和内地经验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专案(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2016年全球共有智库6846家,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有1835家。中国是世界第二智库大国,拥有智库数量达到435家,还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
美国是全球精英云集之地,不仅聚集了本国的专业人才,还吸纳了来自各国的研究人才,为政府、商界提供各範畴各层次的专门意见,从国内政策、外交对策和谈判,到战争参不参与,战略规划等,美国政府和议会都会充分听取智库的意见。
美国的智库和政府之间有一道「旋转门」。据报道,美国政府每一次更换就有约4000名高级官员更替,他们多数是来自智库。智库的成员进入政府担当重任,促使新的政府更快进入执政状态,之后回到智库,令研究和建议更加缜密和可行。例如,仅是布鲁金斯学会现任200名成员中,就有36人进入奥巴马内阁。美国可以说是治国人才,来自智库。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建立智库的三点重大意义: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已把智库视为培养治国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
港府须重视智库发展
随着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智库将在整个体制内外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内地的智库发展将会一日千里。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笔者希望国家要将香港的智库纳入国家智库发展的规划里,重视香港的智库在推动国家发展上可以起的特殊作用,在「一国两制」下,做到「国家需要,香港所长」的贡献。
香港的智库有不少,粗略算来有20多个,按照人口比例,比内地多几倍。理论上,香港的教育水準良好,言论、学术自由也有充分的空间,为智库发展提供优质的土壤。香港智库的发展近几年来更趋活跃,规模更见成形。如2006年3月成立的智经研究中心、由前特首董建华在2014年成立的团结香港基金、有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加盟的香港政策研究所,都提出了不少的政策研究成果和建议。
可是,香港的智库发展良莠不齐,绝大多数的发展是营养不良,只能集中于民意调查,统计和归纳个别政策的民意,提出反馈,很少有前瞻性的长远政策建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特区政府一直不重视推动智库的发展,缺乏与智库互动,吸纳其政策建议。自回归以来,特区政府的政策都只是回应性的,缺乏前瞻性的研究。
香港回归祖国20年了,特区政府的施政及对国家的贡献可以做得更好,美国和中国内地的智库发展情况,告诉我们智库可以在香港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管治人才的来源。
下一篇::黎智英就是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