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是港人的大舞台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5月09日

新界社团联会副理事长、西贡区议员
陈博智

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后,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相关的报道、评论及研究愈来愈多,梁振英特首早前更率领一个由官、商、政组成的高层考察团,考察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诚然,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规划是国策,也是香港重中之重的工作,更是全港市民未来的黄金机遇所在。

有些人忧虑,相类的发展规划过去也有一些,这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会否再次成为「梦一场」?笔者认为,这是过虑了。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指位于珠江出海口周边的广东9市兼两个特别行政区,包括深圳、广州、东莞、惠州、珠海、佛山、江门、肇庆、中山,以及香港和澳门等。从地理位置上看,上述地方的距离非常近,当港珠澳大桥、莲塘口岸及高铁通车后,从香港出发,1.5小时之内,已能抵达近七成的大湾区城市,2.5小时内,则几乎可抵达所有大湾区城市。故此,大湾区城市群内的距离限制,几乎是不存在的。由于粤语是大湾区内的通用方言,故语言障碍亦不存在。此外,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实力及消费力亦较高,粤港澳大湾区便是一个规模较香港大好几倍的成熟市场,与香港的外向型、消费型及服务型经济体特性可谓不谋而合,如鱼得水,几乎没有香港的产品和服务不适合大湾区。

可见,对于港人港企而言,大湾区绝不止是一个遥远的愿景,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机遇和市场。笔者便认识一些朋友,多年来一直在大湾区内营办港式幼稚园和医疗集团,大受内地居民欢迎,获利甚丰,这些成功的例子,足以说明大湾区的机遇。当下,香港的人均GDP及消费力仍然较广东城市为高,在金融业、专业服务业、零售业方面仍有比较优势,总体发展仍然比较成熟,在大湾区内仍有竞争力和讨价还价的条件,可是,如果香港不争取时间,把握机遇,争取主导,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建设规划,香港下一阶段的发展,以及下一代港人的前途,是不容乐观的。毕竟,香港只是一个1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地方和小市场,有很大的局限性,如能够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地方的竞争优势,发挥协同效应,香港能够做到的事会更多,港人也会有更大的舞台。

上一篇:解强积金对冲欲速不达
下一篇:大桥开通促港澳一体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