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大潜力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4月26日

万青

3月初,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新的发展规划,这也意味着「大湾区」的发展设想已经列入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层面。从近段内地资本市场的走势来看,「雄安新区」概念的炒作逐渐平静,但「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却连续多日走出爆发行情,说明在新的大湾区规划下,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前景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

与被誉为「一张白纸」的雄安新区不同,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后内地最先发展起来的地区,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已打下了雄厚的基础。统计显示,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3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约1.4万亿美元,电子制造业、信息产业、空港物流等产业在全球範围内亦拥有一席之地。在近年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不少地区因「供给侧改革」而陷入改革「阵痛期」的时候,广东省仍在近5年保持了年均8%的增长。这一亮眼表现,令国家对粤港澳湾区的未来发展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更为重要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在拥有雄厚的发展基础的同时,又有着可充分预见的发展潜力。

创科富潜力

第一大潜力,是创新科技和创新制造业的潜力。科技创新产业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活和经济形态;在中国,广东则可谓是中国科技创新产业的领头羊。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R D支出占GDP比重达2.58%,技术自给率超过70%,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有效发明专利量连续7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在被称为「中国硅谷」的深圳,除了已经被熟知的腾讯、比亚迪、华为等科技企业,大疆创新、华大基因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创新公司也在近年强势崛起;同在珠三角的香港、广州、东莞、佛山等地,科技创新产业亦在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整个珠三角有望形成一片拥有完整创新科技生态及其上下游产业的完整产业链。这一发展态势也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十三五」规划中,国际将广东明确定位为「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珠江西岸潜力大

第二大潜力,是珠江西岸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虽然获得快速发展,但珠江两岸的发展是明显不平衡的:香港、深圳、东莞、惠州等珠江东岸主要城市,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产业聚集等层面,都远远超过珠江西岸的澳门、珠海、江门、中山、肇庆等城市。眼下,随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享有系列成本优势的珠江西岸有望迎来一轮珠江经济发展的「再平衡」:4月10日,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全线贯通,若工程进展顺利,港珠澳大桥将有望在今年内通车;明年,广深港高铁将竣工,广佛肇、莞惠城际等高铁工程亦将通车;再加上定于2020年通车的深中通道,未来的珠三角将会形成一个高度便利的「同城化生活圈」。在高度便捷的基础设施催化下,珠江西岸的发展有望承接珠江东岸的丰富资源,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一带一路具潜力

第三大潜力,则是「一带一路」和全球化发展的潜力。珠三角的经济崛起,外向型和深入参与全球化正是其主要特徵之一。经过30多年的积累,大湾区不仅已在全球经济分工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更是在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建立了丰富的联繫和开放的心态。此外,香港、澳门这两座在「一国两制」下享有高度自治的城市,亦在国际化与开放度上享有内地其他城市所没有的优势。正如有专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以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区位优势背景,承担着国家「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意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将成为「一带一路」的「新支点」,蕴藏着巨大商机。诸多潜力之下,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发展前景,已是呼之欲出。

上一篇:大和解不能牺牲法治
下一篇:台须认清习特会后新形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