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李秀恒
林郑月娥在选委第一轮投票就以777票当选新一届香港行政长官,票数远远抛离其余两位对手,可说是众望所归。
回顾整个选举过程,三位候选人虽然在一些公开论坛上为争取公众好感,难免有些唇枪舌剑的情景出现,但总的来说,没有什幺刻意抹黑或互揭阴私之举,算得上是君子之争。反而,今次选举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反对派在背后的诸多动作,包括分散提名策略和最后綑绑投票策略等,加上选前散播不少混淆视听的奇谈怪论,以及利用所谓民调来自制民意,贬低林郑的民望等。
反对派此举有多重作用:一是贯彻他们的「ABC」(anyone but Carrie)方案;二是他们最后决定「弃胡保曾」,意图「造王」;三是就算未能成功「造王」,也可挑动三位候选人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上制造新的裂痕。
林郑评分 名列前茅
当选举结束,胜负已分,反对派明知中央提出的四项条件,林郑符合前三项「爱国爱港」、「中央信任」和「有管治能力」毋庸置疑,于是集中火力在「港人拥护」这一点来做文章,指她的民望一直低于另一位候选人,造成一种林郑是「低民望特首」的假象,作为日后攻击的藉口。
事实上,林郑是否低民望,有一个数据最值得参考,就是由2012年7月开始,她与曾俊华、袁国强这三位司长的工作表现评分,几年来林郑一直都名列榜首,从未落后过,有案可稽,说明其工作表现受到民众的肯定。由于这个评分是长期持续进行,没有竞选的因素渗入,所谓「路遥知马力」,这才是真正的民意表达,与选举前一些「忽然民调」所得出的结果,岂可相提并论!所以,林郑高票当选,但反对派仍一味强指她低民望,完全站不住脚。
与独划界 方能同行
选举过后,大局已定,接下来便是看林郑如何落实她的政纲。林郑表示,她当选后的首要工作,是要团结香港社会向前发展,修补社会撕裂。她将与立法会各派别议员建立恒常的沟通机制,为行政立法关系打好基础。她又强调其组织管治团队的原则,是广纳贤能、任人唯才,她会要求管治团队的每个人用心聆听、与民共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
可以看出,林郑是向社会各界和不同政党伸出了橄榄枝,希望大家本着真心实意为香港好的愿望,以《狮子山下》中「抛开区分求共对」的精神来共同把香港建设得更美好。但要修补社会撕裂,不是一厢情愿就可以的,需要各方互相尊重、包容和谅解,并抱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心态来合作,方能成事。否则,若是其中一方坚持「输打赢要」,毫无原则地反政府、反权威,这种裂痕是无从修补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港独」的态度就是一面照妖镜。大家都知道,「港独」只会祸国殃民,对于「港独分子」,除了必须依法严惩,以儆效尤,更需要社会各界有共识,不管政见如何,只要是支持「港独」的,都应与之划清界线,直斥其非,将其孤立;若明知他们的行为危害国家和香港安全也不予谴责,甚至有意地替其辩护,成为他们的「掩护伞」,试问这种关系如何修补?
过去几年,社会的撕裂,除了建制派和「泛民」的矛盾,亦有建制派内上次选举出现「唐梁之争」的后遗症。林郑今次的竞选团队和得票,涵盖了唐梁两营人马,显然建制派内的裂痕,她可以修复。剩下来的,主要是建制派与「泛民」阵营能否和谐共处,这除了看林郑的管治能力之外,还要看「泛民」是否能与「港独」势力划清界线。
下一篇::林郑组班要胆大心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