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志祥
一连数天,香港每日染疫人数下降。亚博、方舱的医疗工作持续完善,有网民在方舱医院拍到「天空之镜」,引发网上「猜」方舱热议,纾缓了紧绷的城市神经。染病有得医,在家有物资,港人心情大致回复了平静。
抛开疫情,港人此刻更担忧饭碗。市面人流上升,笔者身边居家办公的亲友陆续收到指令,下周要「上班」了。狮子山精神就是拼抟,有手有脚饿不死,不让香港人拼抟可能比坐着等运到更难顶。政府公布 4 月 21 日起分三阶段解除大部分社交距离措施。频密的交通与人际接触增加,无疑又提升了疫情反弹的机率。市民除了继续戴口罩,接种疫苗是防疫抗疫的必要手段。
接种疫苗方面,香港要提升至全民责任层面。除少数不适宜接种人士外,不接种者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例如当染疫入院,要付较多的医疗费用;政府公务员、政府资助机构员工,接种与否要与职位存留挂鈎。承担责任能起约制个人私慾的效果,这是铁的定律。政策保护了大多数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接种疫苗已非仅关乎个人权益,在公共衞生安全的大局下,人人都要负起这份公民责任。
第五波疫情震撼弹过后,现阶段要为未来疫情再反扑做好準备。不在抗疫疲劳中休战,坚持到底才能成功。连续两周,深圳、上海相继「封」起来。中国双城给全世界展示了「封」的不同定义,不同可能性。香港人以灵活醒目见称,认真看、认真想的话,应该会有所启发。
(本文作者爲全国政协委员、新社联会长)
下一篇::严防疫情反弹 夺取疫情防控战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