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最长的铁路线「屯马线」27日正式全线通车。天还未亮,车站外已有大批市民等候,想乘头班车。铁路是安全可靠、快捷舒适、符合环保的运输工具,一向是本港公共运输系统的骨干,每一项铁路扩展工程的建成通车,对方便大众出行及推动地区发展,均大有裨益。屯马线开通自然亦受到市民的期待和欢迎。
屯马线连接西铁及屯马线一期,设有27站,全长56公里,全程需73分钟,横贯本港东西,因此一度被市民称为「东西线」。开通后,市民来往新界北和新界东、九龙东更方便,拉近了东西的距离。该线设有6个转线站,接驳东铁线、观塘线、东涌线及荃湾线,四通八达,比起以往主要利用九龙塘、太子或者旺角等车站转线,乘客多了转线选择,而且还节省时间。例如由启德到尖东站,将由原本须转2次车,改为毋须转线,更由32分钟加快到13分钟;由何文田到元朗站,亦由原本转2次车,改为毋须转车,车程由40分钟缩短至29分钟。
市民翘盼屯马线全线通车,实在太久。皆因工程自2012年开始便波折重重,有的是始料不及,有的则是人为肇事。
在建造期间发现大量宋元时期的文物和遗迹,需做好保育,不得不花费时间调整工程设计,导致延误在所难免。不过,今次政府根据古蹟历史价值,在原址保留大部分重要遗迹的做法值得肯定,亦创下一个先例。港铁修改了车站设计以结合考古元素,并于车站大堂加设展柜,供古物古蹟办事处策划和展示出土文物,别有一番古意盎然的风景。市民既能乘坐港铁,又能免费看展,对此讚不绝口。这无疑是对平衡保育与发展作出的示範,成功经验亦提供宝贵借鑒,今后大型基建工程若遇类似情况,当可更从容应对,尽力追回进度。
工程还出现过失问题,造成进展一度受阻。受沙中线牵连,土瓜湾站在施工期间,曾出现车站墙壁遭削走钢筋「偷薄」的问题,需要后继修复;而红磡站扩建月台被揭剪短钢筋、接驳造假,以及出现擅自更改设计图则,伪造文书纪录等丑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后这些施工问题的调查,安全性的评估,补救工作的进行,不仅使得超支额大幅上升,更影响工程进度,令通车时间一拖再拖。这些教训都非常深刻,必须汲取,避免再犯。
在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中,港铁的使用量最高,每天载客超过500万人次,本港可说是一座由铁路线串起来的城市。随着屯马线投入服务,交通网络辐射、连结的区域,得到进一步扩大。港铁表示,预计未来10年会投资1000亿港元在新铁路项目及物业发展计划。目前,东铁线延长段及北港岛线、南港岛线西段、东涌西延线、屯门南延线、连接元朗于落马洲的北环线等工程,仍有待落实。对市民来说,当然是花在路上的时间愈短愈好,以新铁路线为代表的大型基建项目发展得愈快完善愈好。希望政府能够加快规划并推动工程进度,将铁路网络越织越密,提高覆盖範围;希望港铁加强管理,确保营运安全和服务质素,让城市铁路全面通达,市民出行更便捷舒适。
今日时报评论员 周武辉
下一篇::【商报时评】积极应变 巩固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