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我们刚刚见证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展开工作。而一周不到,又迎来了「国家航天天团」,负责「长征」、「神舟」、「北斗」、「天问」、「嫦娥」等重大航天项目的科学家团队访港,展开为期5天的访问交流,再掀香港航天热潮。
今次访问团成员都是国家航天界的功勋和领军人物,当中有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等。科学家们走进高校及中学演讲,开展航天科技交流沙龙,并参加「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入港揭幕仪式。港人近距离聆听国家航天故事,进一步加深对航天科技发展的认识,真切体会到国家的进步和实力增强,深受鼓舞,倍感自豪和荣光。航天群星闪耀,爱国情涌香江。
戚发轫先生昨在理大演讲中,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航天精神的内涵如数家珍,用平实朴素感人的语言分享了一代航天人的爱国之情。他以亲身经历动情地表示,自己于1933年出生于大连,那时的大连正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自己读小学时会随便被日本孩子欺负,更有可能被奴化,到战场上和中国人打仗。所以,当他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中国人时,就自发地爱上了自己的国家,不想再看到国家落后捱打。「一个人如果没有爱,是绝对不可能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一番肺腑之言引发全场听众强烈共鸣。
「国是千万家,国好家更好」,中国航天人深植于心中的家国情怀,成为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航天强国的技术封锁,中国航天事业能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造了「两弹一星」、月球探测、载人航天等辉煌成就;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不想被欺负的劲儿,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在各种「卡脖子」面前攻艰克难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国家的航天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港人的自豪感、荣誉感;航天精神激励港青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中国航天人自然流露的爱国情感,感动大众,激发市民的爱国热情。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通过对国家航天精英的了解,会更多地了解国家历史与进步,增加对国家的认同,厚植爱国情感,增强爱国精神,激发贡献和建设国家的意志。航天科学家们都寄望和欢迎香港年轻人更多地参加到国家的航天事业中。国家航天工程其中已有香港的参与和合作,目前国家大力支持香港发展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本港有更多机会加入国家航天项目中,香港年轻人无论是到内地,或留在香港,都可参与国家航天项目,大有可为。希望这股科技热、航天热持续下去!
今日时报评论员 周武辉
下一篇::【商报时评】要想少限制 积极去打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