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振经济纾民困 从善如流妥安排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7月03日

消费券计划详情昨日出台,如期将于暑假期间发放,惟细节则有不少调整,适用範围既涵盖了公共交通,使用时限最长更达7个月以上。发放消费券的原意,重在提振疫下经济,故在设计上尽量避免替代效应,继而争取刺激额外消费;现在敲定的方案,更多从下而上照顾不同市民的需要,如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言把选择扩阔些、把弹性扩大些,充分体现政府如何从善如流,让消费券的振经济及纾民困功能发挥至极。

市民可分别透过四种储值支付工具领取总值5000元的消费券,四个选择实照顾了不同的消费模式及个人需要,各适其适,自由度高。

最大调整见诸八达通方面,毕竟它有别于电子钱包,并不能够限制用途,故消费券于此的领取及使用细则,都与其他三者有所不同。然而,与其说这是受限技术因素,不如说是目标不一所致。因为,电子消费在港远未普及,网上零售只佔香港市场的7%,尤以长者最不习惯,而相关弱势社群的消费能力又往往最弱,并最担心在限期前花不尽5000元;此所以,八达通版的消费券,诚宜赋予更大的弹性,主要发挥纾民困的作用,供领取者在较长限期内安心消费,可供消费的项目也放宽至包含交通费用在内。当然,这或损害到消费券对经济拉动的乘数效应,但对改善民生、减轻基层市民生活压力方面,效益却绝对不能否定。

至于2月预算案公布后,已心中有谱如何利用消费券大额消费的,则较适合透过三种电子钱包领取。理由是电子钱包版消费券,只分两期发放,并且更早全额发放,继8月份领取第一期2000元后,10月份已可再领3000元,反观八达通版于10月份只获派2000元,所剩余的1000元则要最快12月才有。无疑,这对拉动消费的效果最大,最符合计划推出的初衷。而且,电子消费乃未来的大势所趋,措施对香港推动创新科技及智慧城市也大有裨益。据了解,消费券计划公布至今不足4个月内,四种储值支付工具累计录得的新商户安装数量便急增1.3万个,展望细节出台后数字还会增加。

总的来说,消费券可望一石二鸟,一是提振疫下消费,二是纾缓疫下民困。接下来的重点,乃如何进一步发扬上述两大功能。

例如,在官方估算措施可望推高GDP增长0.7%的基础上,商界好应把握政府吹起的东风机遇,配合消费券计划加强推广,甚而与此前的谷针优惠结合起来,进一步谷起受惠财富效应下的消费意欲及消费气氛,则市场及市民皆可获益更多。其中,信和已联手AlipayHK及livibank推出总值逾2000万元的独家优惠,可谓慧眼独具。此外,坊间再花精力研究如何「钻漏洞」来「套现」消费券之类,恐已不切实际;以八达通版为例,首两阶段发放的4000元的使用时限已延长至最多7个月,即平均每月花费570元、即每日仅需20元已可避免「使剩」,试问在今日香港岂有什幺难度可言?单是食物开支已够「使凸」,更莫说现在放宽到交通开支。所以,大家不如将心力放在如何花好消费券,肯定更有意义。

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明生

上一篇:【商报时评】细緻做好学生接种疫苗工作
下一篇:【商报时评】接种率不达标全社会代价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