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受控,香港已好大程度复市,但对学生而言,迄今却仍未全面复课,跨境学生更因尚未通关而复课无期。可幸,疫苗接种年龄门槛最新降至12岁,终为全面复课提供条件。特首林郑月娥昨便透露,快将公布到校接种疫苗的安排,政府宗旨是便利学校,尽量为校方提供选择。
港府一直高度关注学生安全,面对新冠疫情威胁,始终严格对学校把关,确保学生受到保护,故香港19岁以下的累积确诊人数为1217人,只佔相关年龄人口的0.107%;而英国去年末官方研究指,当地中小学生分别有13.5%和9.1%身上带有抗体(即曾染病),相比之下,港生的感染率远远为低。但停课终非长久之计,较之面授,网课只属权宜办法,教学效能等而下之,且影响到学生正常社交及身心发展;对家长言,看管孩子及督促学习也构成额外压力。复课是必然要求。如果学生接种理想,9月新学期开始时,绝大多数已完成接种2剂疫苗并过14天,便有条件在安全前提下全面复课。
全力提高学生接种率,乃疫苗年龄门槛降低后的头等要务。趁新学年完结前,将外展接种服务扩至全港学校,肯定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尤其现在谷针气氛旺盛,每日接种及预约接种的人数屡创新高,到校模式还可谷起校内打针氛围,鼓励同学一齐打针。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连续两日接触学校团体,探讨方便学生接种的安排,有助贴地吸纳意见;比如有校长提醒,学校环境未必适合到校接种,建议用校车将学生送到社区接种中心,就可考虑。
总之,但凡有利学生接种的方式,都应尽量多提供选择,目标就是令学校接种率愈高愈好。为此,教师也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为己为人踊跃打针。社会各界亦应就学生谷针发挥创意,毕竟金钱诱因不适合校园。不少提议都值得参考:比如让已打针学生可参加课外活动,如学校旅行、体育活动、兴趣班等;由年轻偶像鼓励打针,甚至安排表演,让已打针同学免费观赏等,相信都有助提高接种意欲。另外,内地已将科兴疫苗接种门槛降至3岁,香港亦应检视相关数据,研究能否开放现行两支疫苗予所有适龄的中小学生接种。
香港过去接种进程不算理想,窒碍了复课进度,而两地未能正常通关更为跨境学生带来深远影响。昨有调查显示,跨境生退学情况严重,受访学校平均流失了12名学生,不少学校称须在本学年或下学年缩班。事实上,跨境学生不单是南下的,亦有不少本地学生北上就学。两地迟迟未能恢复通关,对这些学生影响之严重不容低估。在现行「回港易」和「来港易」的政策下,能否格外为已打针、须每日往返的跨境学生开出绿灯?内地方面,能否争取透过封闭方式,让校车到关口接载学生,从而确保学生不与校外人士接触,既方便学生返学,又确保「外防输入」滴水不漏?
疫苗接种是走出疫困的根本办法,学校亦不例外。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其接种工作要求更高,港府要认真筹划、周密安排、妥善推行、细緻做好,学校、老师、家长等各相关方更要积极配合,争取早达标复课。
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哲
下一篇::【商报时评】振经济纾民困 从善如流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