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去牛来,港股昨日牛气沖天,红盘升至32个月最高;更振奋的是,新增确诊个案连续两日维持个位数,昨本地宗数且跌至第四波以来最低,因此有条件明日起放宽抗疫措施,食肆可恢复晚市、多个处所亦可重开。惟这是否代表鼠「疫」之年过去,形势上上大吉?一切尚看我们选择。
回顾今轮疫情之所以有效遏制,毋庸置疑乃归功于加强检测,反映香港绝对有能力、有条件争取「清零」,一切乃是事在人为。不难发现,随着上月检测力度加大及範围扩阔,包括实施了强制检测以至封区强检等「港式强检」,每日确诊数字开始拾级而下,扭转圣诞新年前后长时间居高不下之窘。事实印证,只要检测到位、市民配合,就能切断病毒传播链;检测不单有用,更无负效可言 此前有声音指,採样过程异常「痛苦」,甚至担心「伤脑」云云,现在回望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事实上,近日许多检测中心经已预约爆满,说明愈来愈多人已肯定检测,也说明广大市民愿意配合检测、齐心希望「清零」。
接下来,针对高风险、高接触的群组实施恒常定期检测,绝对事在必行,而最快本月底开展的疫苗接种工作,同样不能「好事多磨」。疫苗接种已在多个地方进行得如火如荼,累计已注射超过1亿剂次,试问此前坊间非常忧虑的严重副作用个案又有几多?不必讳言,不幸个案确然存在,但只属凤毛麟角,非但远远低于每日因疫情而丧生的万计人数,更远远低于每日的交通意外死亡率;其中,因接种国产疫苗而引发的严重副作用情况,则是更加之少。今日,在大量实证面前,我们皆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检测;同一道理,在大量实证面前,我们又为何不能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国产疫苗?政府疫苗顾问专家委员会昨宣布,在获取及分析了国产的科兴疫苗数据后,一致决定向政府推荐作紧急使用,正是实事求是的应有之义。除了检测和疫苗,大家亦应客观、科学地看待「安心出行」,这个手机程式无疑有助追蹤疫情,其「无大台」的设计 即出行纪录只存放用户手机 也顾及保障了公众私隐,市民诚不宜受坊间政治化兼无证据的抹黑所误导;当局为了确保追蹤工作有效落实,一方面会对未有执行的场所引入限制经营机制,另方面亦容许以登记方式纪录行蹤,充分凸显以上措施乃是抗疫为重,都以市民健康为先。
「下手须教一着先」,车公灵籤对今年的启示及寄语,是须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对于抗疫这桩香港乃至全球的头等大事,正正要求超前行动,避免贼去关门。由恒常定期的检测,到透过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等,均为先发制「疫」的抗疫措施,亦是我们避免出现新一轮疫情,以至终极地走出疫困的关键。抗疫的方法与方向从来十分清晰,而在检测、疫苗等大量实证后,今日相关答案无疑是更清晰了。新年伊始,香港有了一个好开局,股市及疫情都率先报喜,但经济社会运作到底何时完全复常,香港又到底能否实现「清零」?答案始终离不开「事在人为」。相信香港牛年会更好!(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明生)
下一篇::【商报时评】认清变质的B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