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哲
在新春前夕,特首林郑月娥带来了两个抗疫好消息。一是有鉴近日疫情缓和,预告农曆新年后争取复市复课,部分处所可望重开,学校面授课堂亦可重启;二是容许疫苗无须受制长时间程序,亦可在港紧急使用,意味相关接种工作或可提早开展,香港亦因而有望早日走出疫困。
不论每日确诊宗数,抑或当中的来源不明个案,还是病毒的即时有效繁殖率等,多个指标都显示出,第四波疫情已进入尾声,市民过年时不用那幺忧心。不过,由于疫情尚未完全消退,香港亦未实现「清零」,一旦现时放宽措施,以至市民鬆懈意识,以至病毒在长假期间广泛传开,一切只怕前功尽废。所以,港府继续严阵抗疫,大家继续配合做好,乃是题中应有之义。
接下来的着眼点,乃香港走出第四波疫情后,如何防範香港爆发第五波疫情,及如何将日后疫情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社会已总结经验,并卒之条件成熟,可以推行「港式强检」。众所周知,要预防病毒蔓延,方法离不开加强检测,将传播链切断,由针对高危区域实施围封强检,到有一宗确诊都整幢大厦实施强检,以至规定高风险、高接触群组如院舍员工、机场员工、的士巴士司机、建造业工人等须定期恒常检测,毫无疑问都有利控制疫情、提前阻截疫情。再配合当局收紧来自高风险地区的检疫安排,就连机组人员亦不例外,而自行纪录自己行蹤的「安心出行」的应用,也在公营处所带头下积极扩展之中。可以说,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方面的能力已大幅提高,只要上述措施能够贯彻执行、落实到位,纵然零星确诊总难避免,但病毒定难肆虐如初。
当然,要根本地走出疫情,方法乃透过疫苗接种来达致群体免疫。遗憾的是,香港连疫苗都迟迟未到手,而澳门昨已开始普及接种 原因究竟是啥?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疫苗供应有限嫌慢,最快本月首批抵港的只涉100万剂;另方面是国产疫苗虽已在多国广泛使用了,却受限未将第三期临床数据刊于医学期刊,因而未符香港专家早前所订要求。林郑昨表示资料齐全当然最好,但也不必僵化处理,只要理据足够并获专家批准便可紧急使用;她并呼吁市民应客观、科学看待疫苗,不宜渗入政治成分而影响接种意愿。的确,目前使用国产疫苗的地方,已接种数百万剂次了,当中并无出现什幺严重副作用问题,就连欧洲也对国产疫苗开绿灯,为何香港反倒逆流而行?包括坚持第三期临床测试比各国的实际接种经验更具参考价值?唯有疫苗接种愈早普及,香港社会运作必能愈早复常。限制社交距离措施既不能根治疫情,也到底是疫苗到来前的缓兵之计罢了,更莫说过程中会严重打击经济民生;国产疫苗强援只待一声令下,就可如澳门般拯救万民,试问香港还要踌躇什幺?多宣传国际上的疫苗成功经验,及制订好保险政策鼓励接种,乃港府迎接疫苗时不可或缺的準确工作。鼠去牛来,经过「鼠疫」之患,来年香港会否迎来「牛市」?只要共同努力不放鬆,贯彻做好检测和疫苗接种,大家生活复常必可期。
下一篇::【商报时评】能否清零 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