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港疫情有受控迹象,政府昨宣布调整防控疫情措施。一方面,为进一步加强检测,将设4个长期社区检测中心,并正研究落实强制检测,方向包括有轻微病徵者、较大规模爆发的社区,以及高风险群组或地点;另方面,自周五起,部分社交距离措施则获放宽,例如食肆每台上限增至6人、酒吧增至4人等;此外,除跟新加坡结成旅游气泡,内地港人回港时亦会豁免14日检疫,两者计划下月内实施。
其实,以上的鬆紧分类并不準确,譬如内地港人回港免检疫措施,便非纯粹的放宽,而是在做足安全管控后有条件放宽。首先,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强调,与新加坡旅游气泡情况相同,相关入境者必须持有阴性核酸检测证明,才可获豁免检疫;且措施初时也会设配额,确保过程有序、受控,待观察效果后再行调整。毕竟,香港和内地的交往非常频繁,由营商到上班、上学,不少港人已习惯两边走、两边住,更莫说过关消费享乐也早就蔚然成风;然而,疫情下的检疫措施,却对正常经济社会运作带来严重不便,港人北上时既要严格隔离14天,回港后又须进行14天检疫,故过去10个月来两地人流往来大幅锐减,也对港人日常生活和业务运营带来严重不便。事实上,内地疫情早就维持稳定,除个别地区外已好长时间没有录得本地感染个案,应较香港、新加坡,以至全球许多地方都要安全;当港星有条件结成旅游气泡,香港和内地诚更有理由恢复通关。
现在率先豁免港人回港的检疫安排,无疑是个好开始;跟旅游气泡一样,在安全情况下诚应争取逐渐扩大适用範围,例如容许往来两地的非港人商务客、学生,以至一般旅客等,在持有阴性检测证明下自由通行。当然,假如疫情出现变化,好像有个别省市出现爆发,豁免範围亦可因时因地制宜,不时更新,就如政府近日也刊宪将疫情严重的英国、比利时等加入高风险地区名单。
的确,疫下防控必须因势而变,做好安全与复常的平衡。始终,疫情新常态下,风险总难完全归零,何况本地感染尚未清零。所以,关键是真出现零星确诊时,也可因为预先筑好保险网而不致酿成大规模爆发。众所周知,检测正是预防病毒传开即切断传播链的重点,而加强检测正是题中应有之义。有鑒愿检则检易存漏网之鱼,故筑好强制高风险和高接触群组检测的保险网,包括针对有病徵者和院舍员工等,由专家到社会经已愈来愈有共识。当釐清法律框架后,在现时检测能力已大大增强的基础上,相关强制检测措施诚应马上上马,这肯定是最有助确保市民安全的办法,继而为更进一步、更加持续的经济社会复常提供条件。
防控疫情必须张弛有道,收紧与放宽要科学有度。收紧首要是确保安全,然后是在安全前提下争取复常;只要复常是有条件、有监管的,疫情并不见得必然一放宽即反弹 事实上,过去社会逐步推动复市、复课等,也无碍现第三波疫情踏入尾声。只要全港市民继续保持警惕、不要鬆懈,安全与复常应可兼得。(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明生)
下一篇::【商报时评】将大湾区当成港人自己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