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港星旅游气泡是个好开始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11月06日

由市场到市民,都引颈以待的旅游气泡,昨终迎来突破。商经局局长邱腾华宣布,香港与新加坡达成「航空旅游气泡」原则协议,凭两地互认的病毒阴性检测证明就可免除检疫往返两地,当局希望数星期内落实。

旅游气泡之结成,最重要是确保安全。香港第三波疫情尚未断尾,但近期日均本地新增确诊人数已回落至个位数,新加坡情况亦然,说明疫情基本已受控;再加上,旅客出入境之前,必须在72小时内进行病毒检测,唯有结果阴性方可登机,无疑有效确保过程中不会播毒。旅游气泡下,旅客将乘坐特定航班,亦即跟转机的旅客分开处理,意味飞行期间被感染机会同样极低。而且一旦两地疫情出现变化,协议亦有机制随时增减特定航班数目,保证措施具有管控弹性。为了进一步将风险降低,在细节安排上,还可要求抵埗旅客申报联络办法,万一旅客确诊也可方便追蹤,甚至要求只能入住指定酒店;此外尚可参考日本经验,要求旅客自行购买医疗保险以承担相关医疗费用。

旅游气泡已成疫下新常态,毕竟各地人员往来不可能长期停摆。除港星外,日本已跟亚洲多国,包括泰、越、大马等结成旅游气泡,同样要求入境者附上病毒阴性检测结果,不过暂时只开放予商务客和本地居民;新西兰日前也跟澳洲结成旅游气泡,但仅单向地容许纽国人民飞往对岸两州,而外游者返国后仍须自费隔离14天。疫情严重打击经济社会活动,旅游业无奈沦为重灾区,长时间手停口停;本地航空公司计划重组的新闻既是不绝于耳,昨还有调查指假如没有保就业计划,逾八成的旅行社和近七成的酒店都很可能要裁员 惟有谓长贫难顾,单单仰赖政府续命诚不健康,由纳税人长期代支薪金亦不理想。疫下新常态重在张弛有道,在确保市民安全的大前提下,尽量恢复经济社会的正常运作,故在推动复市、复工、复课等同时,进一步推进复飞和恢复通关,特别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结成旅游气泡,绝对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港星旅游气泡无疑是个好开始,相关成功经验绝对应该推广至其他可行地方。邱腾华昨重申,现正跟11个国家和地区商讨推行旅游气泡,惟不同地方的情况和条件各不相同,故推行有快有慢。毫无疑问,跟内地结成旅游气泡乃最急迫、最重要、最可行、最必须。一方面,站在安全角度,内地人口庞大,但日均确诊人数低至十余宗,显示跟内地结成气泡的输入病毒风险极低;近期连日录得确诊个案的青岛,更料可几天内完成逾千万人的全民检测,充分反映内地防控疫情的能力和效率之高。另一方面,站在经济角度,内地客对港旅游零售等贡献之大不言而喻;对比新加坡去年共有45万人次访港,来自内地的访客则多达4377万人次,即使撇开不过夜客亦有超过1600万人次,内地客在港期间的人均消费额亦较高。显然,若港星可结旅游气泡,香港与内地更有条件达成。旅游气泡只要确保安全,又有利旅游业复苏和有助旅客往来复常,除了有人非理性、政治化地为反而反,试问谁又不乐见其成呢?(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明生)

上一篇:【商报时评】想方设法 深挖本地市场潜力
下一篇:【商报时评】因势而变 平衡好安全与复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