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航空早前宣布架构重组,衍生了因旗下国泰港龙停飞而导致航权悬空的问题。为免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受到影响,有关方面既宜尽快按机制分配航权,此外亦应确保分配过程公平和日后业界的充分竞争。
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许多航班复飞无期,惟航权若然长期悬空,情况肯定并不理想。港龙营运多达46条航线,其中22条航线且没其他航企提供;换言之,如果日后条件容许复飞,却因航权悬空而无机可飞,不单会严重窒碍正常的人流交往,更恐动摇香港的航空枢纽地位,包括流失转机需求到其他地方。事实上,即使短期难以全面复飞,局部复飞已经指日可待,例如香港已跟新加坡结成旅游气泡,两地航空交往将一定程度逐渐复常;旅游气泡及复飞的成功经验,将来亦势扩展开去,特别是条件同样适用的内地 现时港龙所释放出来的航权,便涵盖内地20多个城市。众所周知,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已经万事俱备,复飞指日可待,一旦航权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势必大大损害两地的经济社会和人员交流的复常步伐。再加上,航空公司取得航权以后,尚需时间部署经营,例如编配飞机、安排人手,以至进行票务推广及销售等等,意味不是今天分配好航权,同日就马上有航班可飞。运房局早前表示,每宗航权申请的处理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而分析指根据过往经验可能历时半年或以上;有鉴疫苗可能于明年中普及,届时全球复飞进度肯定加快,更莫说旅游气泡的结盟对象亦必增加,可见启动航权分配的工作不容半点耽误。
不过,航权分配除了追求一个快字,同时还须确保充分竞争,从而推动香港整体航空业界的质量提升。当局强调,按既定指引处理航权分配时,考虑因素包括鼓励良性竞争、是否对香港航空枢纽地位有利,以及香港航空业的整体发展。不必讳言,国泰在香港几乎「大得不能倒」,所以政府早前才不得不注资拯救;然而,垄断市场始终有碍竞争、有碍进步,尤其国泰已先后吞併了港龙和香港快运。现时硕果仅存的本地航企,只剩一家正陷财困的香港航空;若无白武士拯救的话,不要说竞逐航权了,就连能否撑过疫情亦属未知之数。所以,更加有望形成竞争的,乃正在本港申请航空营运人许可证的大湾区航空,其出资人东海航空董事长黄楚标已表明,一定尽能力申请航权,并谓航权分配不要私相授受。虽然,大湾区航空明年启航时规模仍小,只有5架飞机将投入服务,到2025年航机规模亦只会扩至30架,跟港龙拥有约50架,以及国泰拥有约130架的规模难以相提并论;不过,竞争增多一定胜过寡头垄断,大湾区航空抑或其他本地航企扩大业务,大家必乐见其成,这对推动行业发展进步、提高香港航空枢纽地位,以及增加消费者选择和推低票价等等俱属好事,而黄楚标还指会向被裁的国泰及港龙员工提供复职机会。
航空业今年面临极大困难,惟航权重新分配却可能是危中之机;在尽快处理航权悬空问题的同时确保业内充分竞争,相信本港航空市场必可在疫后凤凰重生,进一步做大做强。(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哲)
下一篇::【商报时评】冷看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