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控疫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11月06日

本港疫情似有反弹迹象,酒吧、酒店、学校、残疾人士院舍等陆续出现感染群组,专家对此忧心忡忡。港府持续加强控疫措施,包括在湾仔、葵青、九龙城及油尖旺4区设立临时检测中心,免费为市民进行採样,亦考虑新的做法,拟研究修订法例,针对特定群组及社区实施强制检测,这是正确的抗疫手段和方向。

相较全球而言,香港防疫并不算差,惟经历大半年的反覆,本港疫情始终无法「断尾」,陷入「一放鬆就反弹,一反弹就收紧」的恶性循环,为此已付出惨重的社会及经济代价。这种「疫情循环」的状况必须得到改变,香港应下定决心,学习借鑒内地防疫经验,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果断堵塞防疫漏洞,忍短痛免长痛,换来早日成功清零,令经济社会发展回复正常。

国庆中秋假期过后,本地感染尤其是源头不明个案持续增加,多名医学专家警告,如果不对高危地方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冬天随时有过万人出事、逾千人死亡。

港府因应近期疫情的实际发展,不断加强各项抗疫措施,惟这些措施,也是过去常规的打法,相信能够起到抑制疫情反弹效果。但是,经过三波疫情,事实已经证明,上述控疫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不能真正将疫症清零,将所有「火头」扑灭,疫情随时会出现反覆。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在网誌中指出,香港需要的是建立一套可迅速处理突然出现群组爆发的应变机制,当中须包括提供大规模且彻底的检测,以及风险辨识标籤,让确定没感染的市民能保持日常出行的便捷,也让经济活动可继续运作。的确,香港一日无法真正走出疫情阴霾,社会经济活动就无法复常,市民要承受更漫长的折腾。若想改变「疫情反覆」的处境,香港必须优化控疫的方式,在原有的策略之上再进一步。

内地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本地新增个案全部清零,基本恢复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转,控疫经验值得香港学习借鑒。包括「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推行全民检测,找出并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链,以阻止疫情扩散;严防输入病例,所有人员进入内地须在指定酒店隔离14天;运用「健康码」,实现跨省市的互认对接,最大程度让民间活动及经济运作皆逐渐回复正常。内地正是採取「强制+科技」的方式换来疫情全面受控,香港应好好考虑如何建立这类机制。

市区重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表示,已有团队自行研发一个感染风险提示的手机程式,提示职员远离有感染病毒风险的建筑物,此前也有运用手机应用程式配合电子手环监察强制检疫的人士。运用科技手段建立香港的健康大数据库,加强病毒追蹤能力,不涉其他,与港人重视私隐并不相悖,而实行强制检测亦关乎整体社会的利益。

本港抗疫工作的做法和心态,过去较多提到客观因素,惟疫情反覆的现实,需要香港化被动为主动,下定决心,从严防控,实现「清零」才是硬道理。(今日时报评论员
周武辉)

上一篇:【商报时评】对特定人群应强制检测
下一篇:【商报时评】尽快分配航权 确保充分竞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