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建联成员到政总抗议「初选」违规,当局派代表接收请愿信。
作者:今日时报评论员 周武辉
在本港疫情出现反弹,防疫抗疫形势严峻之时,反对派为了立法会选举协调和配票,仍在11至12日举行所谓的「初选」。此举不仅涉嫌违法操控选举,整个「初选」过程亦疑点重重,充满暗箱操作,有违公平、公正和诚实的选举原则,更令到人群聚集,增加疫情社区传播的风险,毫无公德。之所以举办如此不公且失德的所谓「初选」,是因为反对派企图谋夺「35+」议席,以取得立法会多数席位,从而声称要否决财政预算案及其他拨款及政策,藉此瘫痪议会和政府,製造管治危机,达到「揽炒」目的。市民已痛感「揽炒」之害,当不让反对派图谋得逞,而对于这种涉嫌违法及罔顾公众安全的「初选」,执法机构、选管会、民政事务局等相关部门亦必须严肃跟进处理,决不能姑息纵容。
今次反对派所谓的「初选」,一开始就遭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例如选举偷步宣传,大量收集选民资料可能在正式选举时进行配票等,涉嫌操控及干预选举。仅从投票方式可见,投票人首先需要下载一个手机应用程式,但光有这个程式还不能投票,还需要亲身到票站核实选民身份,票站的人员才会准许你进入投票系统,真实目的何在,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些都严重妨碍选举的公平公正性。需要指出的是,反对派「初选」的公信力也值得高度怀疑,在投票过程中,有市民发现出现允许重複投票及投错票的情况,导致投票灌水。类似的黑箱作业并非首次,2018年3月立法会举行的补选,当时反对派也搞了「初选机制」,九龙西名单姚松炎排第一,民协的冯检基排第二,结果在胜出初选的姚松炎传出可能被「DQ」后,一众反对派人士以冯检基「胜算」不大为由,各种威逼打压,最终冯检基被迫宣布放弃顶替参选,反对派在「初选」上演人为操控、闭门内定的闹剧,历历在目。
有人质疑,反对派通过「初选」,以欺骗威逼手段迫使参选人服从幕后人士的选举安排,涉嫌触犯《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列明的罪行,包括藉贿赂、胁迫或欺骗手段影响他人参选、退选,或于正式选举程序中影响选民的提名或投票;而根据香港国安法第29条规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进行操控、破坏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亦属犯罪。此外,「初选」票站大部分设于区议员办事处,是利用公共资源为特定政治派别作宣传,也有违法之嫌。反对派「初选」涉嫌的违法行为,涉及触犯的任何法例,相关部门都应彻查到底,依证据採取必要的法律行动,以确保9月立法会选举公平公正合法。
尤令人担忧的是,现时本港疫情扩散,源头不明个案显着增加,且情形有愈演愈烈趋势,必须收紧社交距离限制,减少人员流动接触,以尽快控制疫情。反对派在疫情恶化下,仍坚持搞「初选」,不少票站都有大量人聚集,远超限聚令的50人上限,成为导致病毒扩散的高风险场所,只会加剧疫情的传播,令本地社区大爆发更难管控,严重损害本地的防疫工作,如此为一己政治私利把市民置于危险之中,实在是没有公德心。这样不公、失德、涉违法的「初选」,说到底就是一场闹剧。
下一篇::【社评】国安立法 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