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报评论员 赵燕玲
香港疫情形势不见缓解,更有日渐严峻之势。过去两周每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都呈双位数增长,昨日再新增41宗,累积达682宗,其中4宗是本地感染病例,且无法追蹤其感染源和传播路径,颇令卫生防护中心担忧。早前本港不少专家忧虑的第二波疫情爆发已然发生,随着近日本地社区感染案例显着上升,相关专家形容本港疫情已少许失控,并且推算香港感染个案最终或会升至逾2000宗。从近日全球疫情发展形势来看,这绝非耸人听闻,在防疫工作和心理建设上,香港必须做好迎接更严峻情况和打持久战的準备,如此才不至于届时失控到自乱阵脚。
截至昨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已超过73万宗,几乎以每日新增10万人的速度攀升,此传染扩散速度超乎所有人的预估,而且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制于检测试剂等缺乏,检测确诊率明显低于实际感染人数,所以新增患者何时能达到顶峰开始下降,现时全球没有一个专家能给出明确日期。有专家预估至少需要6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生活;亦有其他专家预测该新冠病毒或在今年10月捲土重来。所以,从目前形势看,整个上半年全球聚焦重点都是与新冠病毒斗争,而全球疫情一日未完全受控,香港就决不能掉以轻心。
疫情长期持续,最受煎熬和挑战的自然是本港医疗系统。一线医护需要长时间工作、日夜接替救治患者。更严重的是,随每日感染入院的病例不断累积,诸如病床、重症监护室、呼吸机、医护人手和防护服等资源都会越来越紧缺。面对近日快速攀升的感染病例,本港公院已达临界点,昨日医管局表示部分医院的隔离病房使用率已达100%,截至昨日仍有39个确诊病人需要等候入院,医管局决定启用400张二线隔离病床收治康复中的患者,以及时腾空一线隔离病床。由此可见,本港医疗系统承受力已远超负荷,若要应对长线作战及未来持续增加的患者,医疗资源必须开始分流。如设立二线隔离病床或建立方舱医院,以集中收治较轻症患者或康复中病患,如此才能保证重症隔离病床资源持续不断。
另外,疫情持续下经济活动受阻,许多企业店舖都面临很大的经营困难,特别是零售、旅游、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更遭遇严重生存危机。但是公共卫生灾难面前,人的生命健康始终应是第一考虑因素,纵然不利经营和经济发展,但企业和店舖亦应严格遵守和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同时无论从经营策略还是资金上都要做好调整準备,以顺利渡过这个漫长又艰难的经济寒冬。
抗疫需要全港市民一起努力,特别是与病毒长期作战期内,更考验每一位市民的自觉、自律、耐心及社会责任。防疫肯定会影响正常生活,甚至会要求许多市民牺牲一定自由和空间,比如不能出游,不能外出聚餐、看电影、打波等,更有许多服务行业职工或面临停工减薪的财政困难等。因此,大家从财政和心理上也要做好持久战準备,多一些理解和配合,少一些埋怨和责怪,更不能违反防疫条例规定。只有齐心抗疫,香港才能早日回归正轨。
下一篇::【商报时评】健康码通行 湾区携手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