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明生
新冠肺炎疫情进入新阶段,在「全球大流行」下,香港面对的风险已由内转外,连日来便出现多宗来自海外的输入个案。故此,行政长官昨宣布向全球发出红色外游警示,从外国抵港人士须接受14天强制检疫或医学监察。其实除香港外,各地政府均在渐引入全球性的限制外游措施。毫无疑问,全球同步限制外游,有助防範疫情进一步在环球扩散。

当局多次呼吁市民如无必要勿外游,往日繁忙的香港国际机场近日冷清。中通社
上月底本月初,香港新增确诊个案一度降至每日只有0至3宗,情况令人欣喜,可惜随着疫情在海外急速升温,境外输入个案开始增多。许多国家的抗疫工作未如人意,新增确诊数字如火箭般飙升,譬如英国还居然採取「放任式」手法,乾脆呼吁国民不要求诊,要求有病者只须留在家中,更莫说要对怀疑患者进行病毒测试了。昨世卫呼吁各国应扩大检测範围,总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反覆强调「测试、测试、测试」,直言「我们不能蒙住眼睛去打这场战争。」连发达国都没做妥测试,官方确诊数字并不反映疫情实况,那幺其他医疗条件落后地方,则不排除有更多隐形患者在传播病毒了。所以,由香港到其他地方,便唯有引入全球性的限制外游措施,否则必然增加病毒从外流入的机会。
其中,如何好好应对大批回港留学生,更是一个重大难题。他们与钻石公主号邮轮客与湖北回港港人并不相同,一来不是以包机形式返港,而是先后分别乘坐不同航机回来(部分并已来港),二来所涉数量庞大得多,不是数百人而或是数万人,故政府不容易全部掌握资料。再者他们也不可能入住供应有限的检疫中心,只能分散地回到各自在港家庭。他们有患病风险存在,毕竟如前所述对各地潜藏多少隐形患者均心裏无谱,本港昨便新增一宗留学生确诊个案。所以,我们诚须高度戒备,由家人到政府都不能掉以轻心,甚至要以接回邮轮客和湖北港人的态度应对,如此方可保障学生及其家人安全,以及降低输入个案导致社区爆发的风险。
由于疫情可能二度袭港,林郑昨坦言,下月复课已无可能,未来一两个月亦机会好微;换言之,我们要有心理及实质準备,抗疫工作须持续好一段时间。事实上,过去一两个月的疫情,已令香港经济大受打击,上月来港旅客暴泻96%至不足20万人,旅游零售行业自然苦不堪言。生产链断裂的问题更将扩大,继内地工厂停工后(现已陆续复工),海外愈来愈多工厂亦恐因应抗疫需要而陷入停滞,故无论原材料抑或製成品的贸易往来难免需求大减;加之贸易战余波未了,港首季出口指数就跌至16点,创出有纪录以来最低。旅游和贸易作为香港两大传统支柱产业,两者陷入低谷必然冲击经济和就业,最新尚未完全反映疫情影响的失业率,已攀至3.7%的9年新高。
长痛不如短痛,一日疫情不受控,经济社会一日也难复常。全球限制外游措施,不仅可降低本地居民的患病风险,也有利于切断病毒的传播链。做好自己也等于造福世界,勿让自己沦为病毒宿主、勿使病毒植根自家土壤,无疑是对遏止「全球大流行」的最大贡献。
下一篇::【商报时评】抗疫须做好持久战準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