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股海风起云涌,要在交易所立足,政治头脑或许要更敏锐。
资料图片
恒指上周五(25日)收报27569点,总结全星期累升478点或1.77%,主要是受惠于内地持续放水所致。恒指自月内低位24896点,已上升近2700点,再次证明资金取向能改变一切。
自从2008年雷曼事件后,内地「四万亿救市」和美国量化宽鬆的确帮助经济与股票市场。恒生指数由10676点,弹升至2010年11月的25000点左右。可惜及至2011年10月,恒指再跌回17000点,波幅十分惊人。
资金取向改变一切
或者每次救市都能带来股市短暂上升的动力,但当大家都觉得指数升至安全位置时,却是最危险的时间。常听说「大户推高大市给散户接火棒」,究竟是巧合还是大户有心设的陷阱呢?
内地本想藉着「一带一路」,透过帮助其他国家筑桥起路,提升新兴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同时扩大盟友版图,包括斯里兰卡、吉布提、巴基斯坦、老挝、蒙古、吉尔吉斯、塔吉克、缅甸、马尔代夫、黑山等国家。
不过,美国故意将简单的长远合作,演绎为有目的的侵佔其他国家的经济,再加上藉近期华为事件,藉此打压中国发展5G技术。一些分析员更指内地想主导数码经济规则,指出美国惧怕中国运用新平台和新科技,垄断发展中国家。
政治头脑甚于数据
把经济和政治混为一谈,给以前一向建立的和平世界贸易环境,弄得风起云涌。西方国家一直领导世界创新科技,但从来没有人把类似言论,用以指责该等国家会影响经济秩序。或许,投资不只要看经济数据,还要有敏感的政治头脑,今后分析可能难上加难。
入市前宜衡量风险
股市最能反映公司盈利和未来经济的走向。内地GDP规模现时12万亿美元,要令经济保持活力谈何容易。近期大市急升究竟是一次熊市反弹的陷阱,还是真正的「救市回升」,还有待观察。
虽然中美大有机会达成贸易协议,但若按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谈判手段,就算达成协议也未必是最终版本。他定必加入一些不合理的条文,长期牵制中国。
虽然市场认为美国联储局短期难以加息,对股市有利,但股市走势最后仍依赖经济状况和实质数据支持。纵然目前难觅利淡消息,但投资者最好还是先衡量自己风险承受的能力,才去决定投资策略为是否变得更为进取,抑或维持短线投资为上。
东骥基金管理董事总经理 庞宝林
(逢周二刊出)


下一篇::春节前流动性政策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