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有份投资的ofo共享单车杀入香港,惟市场主流意见认为香港的共享单车营商环境并不理想。
去年12月阿里巴巴有份投资的ofo共享单车杀入香港,以屯门作为首个进驻点。比起其他共享单车品牌,ofo的费用以及押金都便宜很多,这意味ofo背后需要更多资本支撑。然而,香港地少人多,又缺乏专业的单车用道,很多共享单车只能局限在新界地区使用。在共享单车行业的「洗牌」下,共享单车企业又将如何抉择?今日时报记者 李映萱
香港虽然地盘小,但据媒体统计也有约10间共享单车公司。在价格上,ofo宣称,每半小时收费仅需3元,在推广期间按金只需要99元。毋庸置疑,这个费用可以击败很多竞争对手。例如﹕为市民熟知的Gobee.bike及oBike每半小时需要5元及6元,比ofo的费用贵了约一半。按金方面,Gobee.bike需要399元,相当于ofo推广期99元按金的4倍。
港经营环境局限
ofo的「跑马圈地」、「价格战术」是典型的互联网企业惯用招数,大致路线都是先以低价赚取关注度,攻佔完市场之后才慢慢获取利润,此种「价格战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市场是否有潜力。
然而,对于共享单车而言,市场主流意见认为目前香港的营商环境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三条,首先,本港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对于单车的配套设施不足,很多地方都缺乏单车专用车道,管理有限,能投放共享单车的地区有限。
其次,香港很多马路都比较狭窄,而且山多平地少,不适宜单车同行。最后,是人的习惯问题。内地很多人从学生时代就习惯骑单车上下学,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单车也成为了一种极为普遍的交通工具。在香港,由于公共交通过于发达,很多人都没有使用单车的习惯。
香港对于共享单车的意见参差不齐,来港大展拳脚的过江龙也知道香港市场的这些「弊端」,但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内地市场饱和
去年11月,内地消费者口中有「最好骑」口碑的小蓝车竟然倒闭,原因是融资失败。这一事件,在共享单车行业引发了震动。如今,内地共享单车行业竞争激烈,「大玩家」一度减少车费,使得原本看似健康的商业模式被不断侵蚀,也逼迫一些「二三线玩家」离场。
另一边厢,不少内地城市面临单车过剩的困境,共享单车过多,乱停车的行为屡禁不止,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出台政策对之进行监管。早于去年5月,交通部发布《关于鼓励和规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北京城也规定,禁止投放新的单车,车辆不得设置商业广告。
在行业进行洗牌的环境下,一方面,用户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比较押金与收费高低的层面,而是需要更多的服务,所以商家要不断开发新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由于内地市场趋近饱和,所以商家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港市场成试金石
去年,诞生于香港的无桩共享单车平台Gobee.bike宣布获得900万美元A轮融资,并且公司打算用这笔资金进行海外扩张。香港市场较小,不是所有的区域都可以投放共享单车,Gobee.bike能成功获得投资,让很多人始料不及。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投放一部分资源到香港,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企业的「门面」是有好处。再者,香港也是很多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跳板,在内地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共享单车公司都在快速抢佔国外市场,而早于去年2月,ofo就开始开拓新加坡市场。不到一年,ofo在市场投放的单车量超过1000万辆,遍及20个国家,超过250个城市。
对于这些想拓展海外市场的内地共享单车企业,香港成为其打通海外的一个重要平台。
下一篇::科技将如何冲击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