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风生水起,日前刚闭幕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丰硕。巨大的成功来之不易,越是此时,越要保持一份清醒,展望未来,依然会有艰辛曲折需要攻克。
勿轻视印度阻力
与美国、日本的微妙态度相比,出乎大多数国际观察人士的意料之外,印度是公开反对「一带一路」最高调的国家。如何化解大国的焦虑,消除印度的阻力,或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若干年以来,从C型包围圈,到自由繁荣之弧,到所谓的 「亚洲小北约」的企图,再到现实力推的亚太再平衡,日、澳、菲、印一直是山姆大叔手裏紧紧抓住的四张牌。
菲律宾已经发夹弯,就不说了;澳洲毕竟有点远;中日的钓鱼岛危机应该说一直处在理性可控的範畴;四国中唯一与中国陆地接壤的印度,也是唯一可以对中国最能造成切身而现实的困扰的国家。无须过多论证,一年多前的洞朗危机,足以说明一切。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遏华势力内心是多幺欣喜若狂,多幺盼?中印打起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二个大国,一旦交恶,即便擦枪走火,后果难以预料,必将打乱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
没有永远的朋友,当然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化解印度的亚洲最汹涌民族主义浪潮,避免被山姆大叔等不怀好意者利用,只有持续创造并扩大中印的共同利益。
现在中国力推的「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大平台,假如印度能够参与进来,必定能够极大增强中印的共同利益。从而更有助于彼此分享和平发展的红利。
故此,从战略的视角来看,假如印度参加「一带一路」,在巨大的经贸利益之外,其积极的地缘战略意义,要远大于日本甚至美国加入「一带一路」的价值。
无其名有其实
然则,现实却是阿三哥十分的敏感与焦虑。樱桃好吃树难栽,从哪裏?手?不妨照顾阿三哥的情绪,中印增进合作,先从阿三哥的喜好?手。
比如印度积极谋求加入了上合组织,不妨尝试在安全合作之外,创新扩展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项目;印度是亚投行的第二大股东,也是前期受益较多的国家之一,以亚投行为抓手创设中印等多边合作机制;金砖银行在上海成立的时候,印度人卡马特首任行长,以金砖银行的抓手,创设中印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或者力推中印第三方合作机制。又比如印度曾支持中国提议的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建设计划,该计划将打造一条从中国昆明到印度加尔各答,途经缅甸和孟加拉国,包含中印首条快速公路的交通、能源和通讯三大连通网络。印度于2013年12月19日批准了这一计划,认为其对印度利大于弊。但近年来,印度对其态度已不够积极,可想法让印度重新积极起来。
总之,只要双方加强沟通,坦诚相待,一定能找出更多的合作点。 不一定要有「一带一路」的「名」,有「一带一路」的「实」也可以。
当中印的共同利益蛋糕,越做越大,量变必将引发质变,到时候印度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是谓曲径通幽的迂迴战略。


下一篇::资本何时有点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