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童
近来在深圳举办的中国IT领袖峰会上,笔者获悉深圳IT业的产值已佔到中国的六分之一,佔到全球的一成。面对这样的成绩,深圳没有沾沾自喜,峰会上发布的2018年度深圳产业报告,明确提出深圳IT产业已进入发展动能关键转换期和冲击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的攻坚期。
谁不知,在电子信息製造行业,深圳市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在传统家电、通信产品、计算机产品、数码产品、LED等领域成为全球的製造中心。深圳以及东莞、惠州等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城市,拥有全球竞争力最强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但如果仅停留于此,随?成本上升,世界IT工厂的优势将随?时间不断流逝,正可谓不进则退,那幺进的方向在哪?IT报告的「两期」给出了答案。
补短板 攻关难
与过往谈不足一笔带过有所不同,报告拿出一个章节出来,专门谈短板。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领域,儘管在国内领先,但距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二、电子核心产业整体上是深圳的短板。在绝大部分领域,特别是集成电路、电子材料、专用设备等细分行业处于明显劣势。三、基础底层软件、软件开发工具等主要依靠国外。四、工业互联网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正如爬山一样,在登顶的最后时刻,都是最艰难的。诚如华为余承东所言,无基础研究无未来。据悉,目前深圳正积极推进「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基础研究被放到整个生态链的第一位,而任何的加强基础研究,都不会是一蹴而就,注定会是一个长期、持久、不断奋斗过程。深圳针对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已制定加强基础研究的实施办法,开展晶片、医疗器械等十项关键零部件重点技术攻关。组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所有,这只是深圳补短板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深圳走向高端,所要经历的某一阶段。
走向高端攻坚期,不只是攻关难,还会有反覆,深圳在走向高端的过程中,还会经历若干阶段,要做好吃苦的準备。除了补短板以外,还要善于借用外部力量,这是深圳之所以能短时间崛起的关键所在。只有将补短板发展基础研究,与聚焦全球人才到大湾区来,同步并行,深圳才可能儘快缩短补短板的周期,离建成国际科创中心的目标才会更近,在这个过程中,深港携起手来各展优势至关重要。


下一篇::「一带一路」如何化解印式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