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参加前海深港人才合作年会时,一位嘉宾表示,有调查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现有人才并未充分利用,使用率只有50%,也就是说,现有人才红利有近5成的提升空间。
看到这则说法,不少人都会有一种错觉,似乎大湾区人才过剩严重。不过,今年深圳另一论坛发布了粤港湾大湾区科技人才报告,据推算整个大湾区高端人才缺口在10万人以上。
一方面缺人,另一方面现在人才的效率又没有被充分发挥,癥结到底在哪裏?据笔者观察,现有的世界着名湾区没有一个敢说自己人才过剩,纽约、东京、三藩市三大湾区之所以有名就在于他们是国际化人才的高地。有数据表明,三藩市湾区8成以上都是国际化人。相交之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差距就很明显了。而粤港澳大湾区最缺的就是国际化人才,是能适应未来科技竞争的人才。港大、港科大、南科大等大湾区知名高校都在致力于培养这样的国际化人才。
人才无证化是趋势
但是仅靠现有的资源明显不够,大湾区既然?眼全球,那幺就有必要打造成人才磁场,让全球有识之士都能在这个舞台上施展才华。现阶段最有效的办法是,先让大湾区的人才有效流动起来。在破除流动的障碍中,人才无证化将是未来的趋势,今年3月,前海在全国範围内率先落实港澳居民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已开了无证化的先河。未来在无证化的路上,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比如说资格互认,已制约到专业人士在大湾区的流动,前海已进行了相当尝试。目前,香港的会计师、律师、税务师、社工、房屋经理以及建筑、结构、屋宇装备、工料测量、园境、建筑测量等领域专业人士可在前海执业,未来应扩大到整个大湾区,同时範围也应大幅扩容。
在这场争夺人才的大战中,各大湾区的角逐将趋向白热化。比如,东京湾区以亲属养老吸引人才。而且它不只引入高端人才,还吸纳专门人才。据统计,去年流入东京湾区的1000多位专门人才,近7成来自中国,当然不乏从粤港澳大湾区过去的。此强彼弱,粤港澳大湾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在硬件上已逐渐靠近国际化大湾区,但是这个大湾区又是全球最複杂的大湾区,有三个关税区、四个中心城市,如何下好这盘大棋,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真正有效流动起来,人才也才可能有效流动起来。否则流动要素受制约,将使粤港澳大湾区在与全球大湾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近来,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总报告,在促进粤港澳人才合作也给出建议,比如,港人港税在广东自贸区先行先试;港智港脑在前海建人才飞地;深港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粤港澳智库联盟,在深圳形成智库集群;建设河套大湾区大学,在跨体制、跨边界、跨时代上作出新的尝试。这些建议有的已经开始施行,比如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自创办以来,已培育孵化140个香港团队,堪称为港智港澳的人才飞地。据了解,近期将启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二期建设。
大湾区需要这些实验田,也更需要在这些试验田裏成功的经验能迅速複製到大湾区,一个锐意改革开放的大湾区才是全球人才流动的福地。
灵童
下一篇::房租抵税,房东慌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