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孩子不被虐?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2月17日

作者:流深

连续经历过携程虐童案、红黄蓝虐童案带来的震惊之后,整个社会似乎已处于一种惊弓之鸟的状态之中。本周,一段保姆在升降机内打孩子的视频再次热传网络,引发舆论的愤怒。最新消息称,涉事的孩子家长已经报警,保姆被行政拘留。

幼儿园虐童案发生后,有不少人将矛头指向了幼师群体;此次打孩子视频流出之后,又有不少人把保姆当成了新的标靶。但只要仔细回看一下过去的新闻,其实不难发现,正在「虐待」孩子的,远远不止幼师和保姆。他可能来自同学的欺凌 在云南建水县某中学,两名小学生被同学脱下裤子,拿开水严重烫伤;可能来自陌生人的讹诈 本月初,江西上饶3名中学生在放学回家路上搀扶老人后,反被索要10万元住院费,若不是事发经过被摄像头拍下,恐怕最终结果难以预料;甚至于来自家长的情感漠视或压迫 因为学业压力、家庭破裂等原因导致的未成年人自杀,几乎同样每月都能见诸新闻;更不用说哪些常常找不到「加害者」的「虐待」 毒奶粉、毒空气、毒疫苗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国人,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扮演着「虐童者」的角色,每一个人的孩子,也都难以在这片土地上避免被虐待的命运。相较于触目惊心的虐待幼童,上述事件的发生,对孩子造成肉体伤害,价值观扭曲甚至精神影响或许更大,直接影响也更加恶劣。只不过,或许是因为受害者不是「幼童」,或许是因为伤害不够「触目惊心」,或许是因为早已熟视无睹,或许是因为这些事情没有发生在「焦虑感爆棚」的中产阶级群体中,这些新闻最后都淹没在每日数量庞大的社会新闻之中。

可以说,不管是幼师、保姆,还是同学、家长,甚至是大街上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对我们的孩子做出各种各样的「虐待」行为。而这种极不正常的社会氛围,已成为当今中国发展中的最大隐患之一。近年来纷纷移民的部分「先富起来」群体,虽然绝大部分事业重心仍留在中国,也始终坚信国家的未来必定越来越好,为何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移民国外?指责他们「不爱国」无疑是最粗暴的答案,国内无法令人满意的教育、成长环境、食品安全等,难以保证任何人的孩子们免于遭到「虐待」,或许才是最直接的动因。仍旧留在国内的人,也在这种环境中体会到焦虑的潜滋暗长,因为近期的多起虐童事件,有不少年幼孩子的父母表示「无法再信任外人」、「孩子还是要自己带」。长此以往,谁还愿意继续成为「中国人的孩子」?整个中国的未来根基,都将被如此慢慢掏空,亟待迎来改变。

上一篇:住房改革不会为「限购限贷」解锁
下一篇:黑公关到底黑了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