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公关到底黑了谁?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2月17日

作者:施十一

这几天,马云因为回应与赵薇的关系,登上了头条。虽然,外界都将注意力放在马云和赵薇到底熟不熟的问题上。但是,笔者却观察到马云在记者的采访中明确提到了「网络黑稿」现象的存在。无独有偶,近日,前《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发声称,近期互联网行业的「黑公关、谣言、水军」等等问题不断浮出水面,成为热点,但迄今一直听不到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声音。

秦朔提到的「黑公关」,一般是指企业被「黑」了。它的成立需要满足3个条件,分别是:报道内容失实、有组织的公关操作以及最终达到诋毁品牌的目的。基于这个前提,一般情况下的「黑手」就只有竞争对手和以负面新闻敲诈厂商的媒体。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部分网络营销公司和丢失职业道德的媒体,将黑手伸向了企业。在笔者看来,虽然他们可能会一时达到经济目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损害媒体行业的公信力以及造成公众对网络信息源的失信。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网络媒体、互联网舆论环境的监督。

黑公关自掘行业坟墓

20年前,媒体行业还是纸媒以及广播、电视台的天下。传统媒体新闻采编的流程规範严格,假新闻相对较少出现,更别提黑公关现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形式、传播渠道发生了巨大改变。网络使得新闻的传播速度更快,也促使更多反转又反转的新闻事件诞生。与此同时,一批网络水军、黑公关也随之而来。单说竞争对手下黑手的情况,笔者了解到,所谓的网络营销公司担当「黑公关」的角色,在自媒体、网络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等众多渠道上,有策划地发布内容失实的黑稿,并购买水军在事件中引导舆论、引发公众的关注。再说,同样扮演「黑公关」主角的媒体,这类媒体往往通过负面新闻敲诈厂商,要求厂商在媒体上投放广告或其他,否则就爆料厂商的黑料。这类情况属于新闻敲诈,也属于「黑公关」的範畴。

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都有媒体的参与。而这些行为业都是在自掘媒体行业的坟墓。众所周知,新闻最重要的标準是真实性。因为经济利益,部分媒体参与到黑公关的行业,发布失实报道,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媒体行业的规範、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公众的知情权。如何避免媒体行业的整体丧失?笔者认为,除了行业自律外,更重要的还需相关部门从法律法规上从严处置「黑公关」的行为。

正如秦朔所建议的一样,中宣部、国家网信办、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等应组织专门调查组,就互联网公司竞争中的「黑公关、谣言、水军」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并将结果公之于世。对已存在的「黑公关」行为,发现一起,严打一起,并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

上一篇:谁的孩子不被虐?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