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浩宇
辽宁省政府大院内部的商店惊现内部特供酒,这起新闻让不少民众拍案而起,里头有两点消息值得外界联想,「政府大院」和「特供酒」。网友褚朝新特别谈到,政府大院内部的商店谁是主要客源?看到这,大家就懂了。这很明显就是一种对权力献媚的特供,其背后彰显的是人民公僕高高在上,不同于一般人享有的购买和享用特权。
以前提到特供酒,不少人把板子打到无良商家的身上,说是在无原则金钱利润的刺激下,他们敢于冒违法乱纪的风险,打着「特供」的旗号促销商品,普通消费者对「特供」这种带点神秘色彩的酒标则另眼相看。一些消费者之所以对特供产品趋之若鹜,往往看重的也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对「特供」所隐喻的社会地位心嚮往之。「特供酒」更隐隐能被解读出是有门路的人才能拿到货、有面子的人才能喝得上的高人一等的潜台词。但只从「利润」和「神秘感」这个层面来分析特供酒,只是看到表面,触及皮毛而已。这里需要特别提及,有些脑袋不正常的人竟把只有某些人独享的「特供」类比为自由市场中的一种「VIP」服务,他们不知道「VIP」这种服务只是基于某种身份、能力或金钱来提供,但是这种服务是可以面向所有人开放的。
特权思想在作怪
其实,特供食品背后是一种特权思想在作怪,特权思想结合中国官本位的意识,两者擦出了一种权力傲慢的任性,他们高高再上,自视清高,完全不会把「平等」价值观放在眼里,这样的结果就是,谁的权力越大,谁就能够享受更多的资源和服务。权力特权,独享特供,他们今天可以独享特供酒,他们日后就可以独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公共政治权力,成为一种新阶级 特权阶级,最后演变成为既得利益集团。
辛亥革命100多年,民主共和已经深入人心,为什幺特供现象还不断冒头呢?是不是平等的价值观被一些掌控公共权力的无良官员所漠视,甚至践踏呢?当走后门、拉关系成为一种潜规则,必然导致权力无限,特供不止,只有废除特权思想,特供现象才会消失。
既然公权力是造就特权的主导者,那幺根除特权思想就需要从整治公权力来入手,必须要让公权力掌控者明白,他们手中的权力,甚至饭碗都是民众所赋予的,如果公权力不为民服务,而是以权来谋取特权,那幺民众是可以把赋予的权力收回来的。
下一篇::由雄安限购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