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中国外长王毅3月27日访问伊朗时,同伊朗外长扎里夫(Javad Zarif)共同签署为期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计划协议」,其间中国将向伊朗投资4000亿美元,以换取稳定的石油供应。协议内容包括政治、战略和经济合作等内容,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关注。
本次协议除确保中国未来能从伊朗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增加中国在中东海运咽喉的影响力,亦进一步削弱了「美元霸权」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力。
其实,在美国进入页岩油时代以来,从能源进口国摇身一变成为了能源出口国,其对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就逐步减弱,相对而言「石油美元」的地位亦不如以往坚固。目前,中东地区石油的最大买家为欧盟各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对「石油美元」最能造成威胁的货币当属欧元。而其他国家及地区,例如中国、俄罗斯及其他部分亚洲国家,也正在逐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全球「去美元化」进程似乎正在加速。
中伊两国此次高调公布长期合作协议,无疑是向美国近乎霸权式的经济制裁措施「摊牌」。要知道,中伊两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裏便完成一份长达25年的合作协议,相信有关合作的细节早已敲定,只是双方此前都有各自考量,故未对外公开合作细节。然而,美国自拜登政府上台后,不但未有修正特朗普时期制定的单边主义政策,似乎有意进一步利用美元霸权,将自身的经济和债务问题扩散至全球,胁迫全球为其经济乱局「埋单」,催化了中伊强化合作、对抗美元霸权的意欲。
摆脱美元霸权的突破点
此次中伊协议中以人民币交易,以及中国拟直接向伊朗投资来换取石油这种「以物易物」方式为例,一来有助绕过美国的制裁,二来亦为了建立不使用美元结算,或只使用本国货币结算的交易机制,成为未来国际石油交易逐步摆脱美元交易体系重要的突破点。
事实上,本币结算和货币互换也是中国与俄罗斯、东欧和中东等国家金融合作的重点方向之一,主要目的是逐步减少美元交易体系对国际贸易的控制和影响,令交易变得更公平及有效率。早前中美高层对话不欢而散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曾与王毅会面,商讨进一步推进以本地货币结算的交易体系发展。据俄罗斯中央银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俄罗斯外汇储备中人民币的佔比已上升至12%;中俄出口贸易中以美元结算的比重,亦由2013年的约90%,下降至2020年首三季的61%,显示出俄罗斯「去美元化」的决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也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佔的比重,已于去年第四季跌至不足60%,创25年来新低,反映「去美元化」已渐成全球趋势,「多种类储备货币」体系正在形成。究其原因,是美国政府长年滥用美元霸权肆意向别国实施单方面制裁,以及贪得无厌地蚕食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引发国际社会不满和反抗。若拜登政府无法意识到单边主义和美元霸权产生的反效果,继续藉此损害别国的利益,势必会加快各国「去美元化」的速度,令债务巨大的美国经济危机重重。
下一篇::【参政议政】迈出司法改革积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