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讲场】试题出事暴深层次问题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5月29日

作者:李明生

「1900至19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今年文凭试历史科考试题目,引起广泛争议,当中牵涉政治问题,亦关乎良知问题。

鼓吹侵略有违道德

学术自由应充分开放,容许不同意见互相碰撞;可是,有些基本价值却是不容争议的,而自由讨论亦有程度之分。简单如侵略别国的行为,历史上肯定没有利多于弊的空间,譬如在欧洲不会有人谈及「纳粹发动二战是利多于弊?」由西葡到英美亦不会问印第安人「殖民主义对美洲是利多于弊?」事实上,就算在日本,一旦有人问及「日本透过侵略手法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对东亚是利多于弊?」必然马上招来军国主义复辟的骂名,举国上下必然齐声严厉谴责,更莫说是受过三年零八个月战祸摧残的香港。

事实上,所谓「利多于弊」必须考虑当刻受众,而非仅仅事后的旁观者。因为,这既伤害受害者的感情,也无视人类基本道德价值。要讨论「侵略是利多于弊」,实等同于鼓吹侵略战争的正当性,实不排除香港下一代会诞生战争狂人,狂言「我侵略你,是因为侵略战争可以利多于弊!」即使学术自由如大学水平,以上命题亦没什幺讨论空间,更何况中学文凭试?

重点不在答题在出题

或曰,考生只要回答「不同意」相关「利多于弊」的说法便成了。再次重申,相关考题的错误之处,并不在于考生如何作答,而在于题目极具引导性,甚至包含考生可以回答「同意」的选项。事实上,过往历史科一直都有类似考题,要求考生回答「同意」或「不同意」一个说法;然而,过往却鲜有如此引导性,尤其是从考题到附设资料均引导至一个绝对错误的道德价值观。另外,相关考题过往的评分準则,只要考生言之成理并辅以史实佐证即可;如此的话,考生岂不认为答案是可以「同意」侵略战争竟可「利多于弊」?

或曰,只要考评局只给「同意」的考生分数,「不同意」的考生则整体给予0分,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可是,这种有违一般评分标準的做法,难道又对考生公平吗?这就是考题具有引导性的根本问题所在。而事实上,上述说法已包含了「考题没有可争议性」的前设,即考生必须回答「不同意」;那幺,岂不反过来肯定了考题设定有欠理想?为何要设一个毫无讨论空间的辩题?事实上,如果考生回答「同意」,由考评局到社会各界,又是否认同考生、给予考生满分?若不,这就是严重误导考生,因按考生过往操卷经验,这类题目无论同意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取分。总的来说,此问题表面上可容许答同意或不同意,惟归根究柢却只能答其中一面,回答另一面则是零分,则这条试题是否误导了考生?

为了政见 泯灭良知

取消试题另一好处是令该试题永远从历届题库裏消失,否则试题就会成为历史试题库的一部分,影响日后考生的应试準备与知识学习。众所周知,操练历届试题乃学生一大学习途径。

黄营之可憎可恶,乃为求达到一己政治目的,而不惜做尽一切违反道德之事,篡改历史正是其中之一。过去好一段时间,网上许多黄媒已不断重新演绎历史,方向不外乎是抹黑、丑化、贬低中国形象,从而达到「仇中」「反中」、以至「去中国化」的洗脑工程。没料到的是,这股重新演绎历史的潮流,还透过受黄媒耳濡目染的「黄师」而带进校园,在通识科,类似偏颇、失实的教材屡见不鲜。其实,早于通识教材另类演绎林则徐销毁鸦片事件,网上一早已有大量曲线「贬中褒英」的说法。更没料到的是,现在竟连文凭试试题亦遭「黄师」攻陷,包括能够突破考评局内拟题、审题等重重关卡,而当中负责历史科的评核发展的教员,更被揭发曾于社交媒体上宣扬「没有日本侵华,哪有新中国?」的言论。

就如过去修例风波让少年、青年充当马前卒,黄营堪称极尽扭曲真相、颠倒是非、以至泯灭道德与良知,去诱导青少年,包括狂言「黑警死全家、祸必及妻儿」等等。谁又对日后在通识之类科目提出探讨「姦杀黑警妻女/夫儿是利多于弊」感到意外?其实,在修例风波期间,「私了」行为岂不已经肯定了「侵略」的正面作用?其潜藏的意识形态正是「我私了异见者或敌对阵营的商舖,对香港是利多于弊!」

连串事件反映出,黄营的高度政治化,甚至唯政治化的思维,已经凌驾一切基本良知了。取消试题,只是拨乱反正的一小步罢了。如何解决教育界内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如何让良知、真相重现香港,依然任重道远。

上一篇:【香港脉搏】国安法利港长远发展
下一篇:海洋公园如何华丽转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