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鑪峰远眺】香港可借鑒澳门施政经验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5月29日

【鑪峰远眺】香港可借鑒澳门施政经验

资料图

作者:周八骏

澳门行政长官贺一诚的第一份施政报告以《砥砺奋进 共创新猷》为标题,称:「2020年施政的总体方向是:『抗疫情、保就业、稳经济、顾民生、推改革、促发展』。」前四项是应对当前,后两项则是筹划长远。面对空前严重的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应对当前是必须的,同时筹划长远则难能可贵。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

儘管回归祖国20年澳门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澳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土地空间狭小长期窒碍特区发展。」「2019年澳门土地总面积32.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土地利用率几近饱和,成为制约澳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贺一诚提出的对策是:「既要依法有效管理和利用85平方公里水域,更要逐步推进区域合作,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澳门与广东,尤其是与珠海的合作,共同开发横琴,拓展澳门的发展空间。」

与珠海合作,共同开发横琴,是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贺一诚既看到澳门应该发挥的优势──「用新思维、新方式在横琴建设粤澳深度合作区,将澳门『一国两制』和国际贸易自由港等优势与横琴的资源和空间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也指出澳门必须克服的不足──「如果不能相应提升自身的功能和竞争力,不积极开放并融入大湾区,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部分功能可能会被替代。」

香港的面积和人口均明显多于澳门,但从中长期看,也将遭遇面积有限和人口有限的发展瓶颈。贺一诚在记者会上称,澳门再填海已太慢和不适合,若要多元发展,需要土地,因此,他的第一份施政报告着重讲开发横琴。

我读这份施政报告,自然联繫到香港,至少有两点感想:一是同样面对疫情,香港似乎全情防控,把粤港澳大湾区暂时搁在了一边。二是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在其第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以填海为前提的「明日大屿愿景」,至今未启动,香港特区政府应加快港深合作开发河套区。

全面看自身优势和不足

香港今年首季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大跌8.9%,按季大跌5.3%,均为有纪录以来单季最大跌幅。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香港经济的「三驾马车」,包括出口、消费,以及投资开支,都「熄火」。今年首季香港货物出口按年大跌9.7%、服务出口狂跌37.8%、私人消费开支大跌10.2%,特区政府指望「稳住本港私人消费」 。我建议特区政府在努力提振本港私人消费的同时,尽快恢复内地居民来港旅游。内地居民自由行自2003年10月启动以来,一直是促进香港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可低估的因素。去年五一假期约100万名内地居民访港,但今年5月1日至3日,只有361名内地居民访港。这是惊人的差异。

深圳河河套区约87公顷面积,除约13公顷列为生态区保育外,正在兴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预期2021年提供第一期土地。特区政府能否加快第二期土地开发进度?能否吸引更多企业迁往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以腾出土地用于公私房屋建造?

因为疫情而暂时阻隔澳门与珠海之间人员往来,澳门一部分居民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失去信心。贺一诚在记者会上表示,疫情过后两地将恢复正常来往,市民将恢复对大湾区的信心。

从5月2日起,澳门与珠海恢复疫前出入境安排。香港对内地接近于完全封关的安排,何日撤销呢?澳门政府推动澳门融入大湾区的决心是毫不动摇的,香港特区政府也应如此。

最后要指出的是,香港应该如澳门般全面看自身优势和不足。香港与内地经济水平的差距已大幅拉近,但不少港人依旧持「大香港」傲慢心态,谈大湾区建设,总是强调香港优势,不谈或轻描淡写地谈香港的不足。莫忘兔子与乌龟赛跑的故事,遑论内地发展速度已超香港。

上一篇:【参政议政】国安法堵港漏洞
下一篇:【学研集】善用内地资源推动教育改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