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贸易争端将走向长期化及複杂化,企业将在国际分工和供应链布局上进行调整,以应对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事实上,中国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向综合成本较低地方转移的趋势早已发生,中美贸易争端促使这过程加快。作为内地企业的首要投资平台及国际商业中心,香港在中国内地产业转移过程中可发挥更大作用,协助企业升级转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製造业投资出现结构性转变
近年来,中国劳工及土地成本跟随经济高速发展而上涨不少,使部分企业减少在中国投资利润较低的製造业,继而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地方,说明中国製造业已由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018年製造业投资回升至9.5%,但2019年上半年再度回落至3%。与此同时,中国工业增加值整体实现5%至6%左右的实质增长,对外出口亦保持在较高水平,反映中国工业透过效率的提升而减低投资放缓的部分影响。
现时,中美贸易摩擦的首轮加徵关税已生效超过一年,两国经过多次谈判仍未就取消关税、採购数额及协议文本等结构性问题达成共识贸易争端的不确定性将加快企业进行区域性分工的布局。
中外企业加强全球生产布局
在企业调整全球供应链的过程中,东盟国家成为设立新产能的理想目的地。2018年外资对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及越南的製造业投资额分别增长36%、24%、239%及32%。在中国对外製造业投资中,东盟地区比重约11%,相信这些国家的製造业投资不少是由中资企业所带动。
预料大部分中高端製造业仍会选择留在中国市场运作。首先,中国拥有全面的产业链,由原料採购、零件供应、仓储、加工组装至出口运输等各生产环节都有完整的配套,所以中高端製造业要在中国以外开设生产线的整体成本不一定能够抵销美国的加徵关税。其二,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14亿人口中超过4亿属于中等收入群体,其收入及人数更不断增长。因此,中国消费者将继续成为众多跨国企业的重要增长市场。其三,中高端製造业需要先进生产设备及技术人才。现时,中国具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这是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再者,创新科技及核心技术将会是中国工业的发展重心,政府及私人部门未来将会加大自主研发的投资,强化高科技产业链的黏性,这些政策红利将鼓励更多高科技製造业投资。
综合而言,此次中美贸易争端对亚太地区製造业布局的影响,主要会有一些较低增值的製造业加快从中国内地外移至综合成本较低地区,中高端製造业可能有少部分因成本原因回流发达市场或其他地区,大部分仍会选择留在中国市场。
香港可配合内地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升级转型势头下,内地经济将进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香港作为国家「走出去」的主要平台,将在协助中资企业进行国际战略布局中发挥优势,扮演独特角色。
首先,企业在海外开展新产能时可以选择买地建厂或者直接收购目的地生产业务,作为国际商务中心,香港能够利用不同专业界别的优势,为中资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平衡投资风险。
其次,香港汇聚了大量熟悉跨境投资及跨文化管理的国际人才,加上地理位置优越,香港的航空网络可于4小时内抵达大部分的亚洲主要城市。这些优势吸引不少美资、日资及欧资企业在香港成立地区总部,作为其亚洲区业务的管理中心。
最后,创新及研发是提高质量及竞争力的重要动力。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项合作重点是培育创新科技。粤港澳三地政府透过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如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科研人才培养与交流等,便利湾区创新要素更有效的结合,提升整体创新及研发能力。中银香港研究部经济研究员黄思华
下一篇::债券风险日增 分段吸纳黄金和高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