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债券通南下寻契机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7月16日

为债券通南下寻契机

债券通月初只开通北向渠道,但开通南向渠道至今仍遥遥无期。究竟这是否如「好事之徒」所言,今次开通债券通只是引水救内地,而对香港金融业的福祉置之不顾?没有南向通的香港债市,又是否维持一潭死水的状态?

债券通开通当天,港交所(388)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是次只开通北向通,只因北向需求较大,加上在岸债券息率较高,若南向存在需求,即可推出债券通。笔者相信,李小加是说了实话,如果南北同时开通,若没有需求,即使设了互联互通渠道,亦没有投资者愿意使用。

相对证券,为何内地投资者对香港债券较为冷淡?首先,香港库房充裕,特区政府没有需要透过发行债券,支付日常开支。特区政府曾于2004年为「五隧一桥」发行3年期、5年期及7年期债券,但始终未能激活债市,成效不彰。

趁大兴土木发债

2011年至2016年,政府6次发行通胀挂耻债券(iBond),及于2014年、2015年及今年3次发行伊斯兰债券,甚至今年首次发行银色债券。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伊斯兰债券是面向机构投资者外,iBond及银色债券皆只面向零售投资者,只以「保本」为宗旨,非为吸引真正债券投资者。

政府发行债券但未有贯彻发债的原意,难怪香港即使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至今仍未形成有效的孳息曲线(YieldCurve)予投资者参考。香港债市中,以港元计价的债券占比极少,且金融局发行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亦旨在分别满足财政需要和达至货币操作的效果,与达至发展债市的效果大相逕庭。

香港债券尚未蓬勃之际,又如何激活香港债券交易,从而为债券通南向通创造条件?未来10至15年,为应付房屋供应及陆港融合加快,香港将大兴土木,如兴建「东大屿都会」和古洞北等新市镇,以及港铁东九龙线、南港岛线(西段)等基建工程,政府可趁机发债,从而吸引海外投资者投资香港债券。待一定时间后,孳息曲线将可形成,届时债券通南向渠道将「水到渠成」。

(互联互通系列评论二) 阿历士 (逢周五刊出)

上一篇:港股仍有向上动力
下一篇:电子化时代下零售商的出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