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不干预对港有特殊意义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6年12月25日



狮子山学会营运总监 白仲祺

上周有幸出席了107动力9周年晚会。当晚特别发言嘉宾为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她在演辞里,首先肯定特区政府在回归多年,一直谨守《基本法》第107条,规限政府要量入为出,但她亦同时维护政府应该增加干预。她说:「无为而治,这是不切实际的」,这似乎互相矛盾。

上个礼拜,同时还有两位已参选的特首候选人举办政纲发布会,即胡国兴和叶刘淑仪。虽然胡官整体政纲较左倾,而叶刘则较右倾,但笔者认为他们两人都支持政府增加干预的措施,例如两人都支持用不同方法觅地、增建公屋单位及发展「创新科技」等。笔者每次看到政府想发展科技,就会问Uber和Airbnb等科技,方便港人,但为何政府却容纳不下呢?当然,政府维持现状的使命,往往与发展科技这目标背道而驰。

笔者认为最近Brexit、美国总统大选,以及其他国家不同的选举,都代表世界人民对政府一直保护现状的思想作出呼唤,认为世界各国政府长期干预经济,达到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结果。相比之下,香港一直向世界宣扬的故事,就是我们拥有一个积极不干预的政府,令这片原本荒芜之地,除了被孙中山选择,成为当年革命的重要基地,随后的百年历史,一直为香港,甚至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让香港继续发挥作用

孙中山当年为了推翻满清政府,利用香港作为统战中心,是由于香港有民生自由,及当时政府不遣返罪犯。香港当时的银行制度,没有今天反洗黑钱等条例,自由让资金出入,让孙中山在世界不同国家蒐集资金后,存入香港银行户口。所以,孙中山选择在香港建立基地,并不是巧合。

在二次大战时,香港继续发挥积极不干预政策下,对于本港和祖国发展的重大作用。在1945年大战完毕时,香港人口只不过50多万,但在短短5年内,人口激增到200万。试问有哪一个积极干预的政府,能够容纳数年内高达4倍的人口增长?这证明一个有经济自由的地方,机会可以更多。

香港的制度能够配合祖国,这个思想当然并不是由笔者提出的。邓小平先生早在70年代已经深深明白。他设计的「一国两制」,就是让积极不干预的香港制度能够在回归祖国后继续发挥作用。

香港开埠以来百多年的历史,一直证明这个制度除了令香港今天名闻世界,亦至今仍为祖国担任重要的金融中心。的确,「一国两制」令香港有一个全国其他城市都没有的特别优势,对本港和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希望香港2017年的特首选举,能看到有候选人拥护积极不干预的制度,令香港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皇都评级后的冷思考
下一篇:各让一步解对冲难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