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商界共克时艰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3月15日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 叶中贤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际,新一份预算案推出大规模涉及1200亿元的逆周期措施,聚焦于抗疫情、救经济、撑企业和保就业等方面。预算案为企业提供急需的援助,证明了政府与商界共渡时艰的决心。目前营商环境挑战重重,企业受到贸易摩擦、社会事件及疫情肆虐三大重击,政府透过推出不同层面的措施,善用丰厚财政储备,是应有之义。

  笔者非常欣赏政府在艰难时期,仍然为香港的创科和再工业化作长线部署,包括向创新及科技基金注资;扩大「公营机构试用计划」的适用範围等。相信这些措施将为创科和再工业化,注入必要的动力,从而促进本港经济多元发展。然而,我们希望政府制订更全面的政策,例如在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时,同时鼓励研发成果落地,以切实帮助本地企业升级转型。

  笔者亦乐见政府接纳本会建议,提升微电子和物流业的竞争力,承诺向香港科技园公司增拨20亿元,把一幢位于元朗工业?的旧厂房改建为「微电子中心」,又拨款3.45亿元,为物流业应用科技提高生产力。

  另外,令人鼓舞的是政府迅速回应当前企业面对的困难,推出协助业界资金周转的措施,尤其是由政府担保为企业提供200万特惠低息贷款,使企业在首6个月可以还息不还本,解决中小企借贷困难的问题,切实解燃眉之急。

  事实上,在这个艰难时刻,业界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援。除了以上的纾困措施外,笔者还希望香港按揭证券保险公司能够推出贷款额较低、还款期较短的新产品。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方面,政府应继续优化「BUD专项基金」。在鼓励创新方面,政府应在「专利申请资助计划」改以一比一配对形式提升企业资助额至每年50万,不限发明和申请次数,令港商专利数目增加。

  中美贸易战火未灭,社会事件阴霾未散,新冠肺炎疫情至今未止,香港经济正遭逢数十年来最严峻的考验。然而,相信只要各界携手合作,再加上政府的倾力支援,克服难关指日可待。

上一篇:【图评】防疫需要新思路
下一篇:须正视香港电台的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