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市民克服信心危机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10月12日

周八骏

「拒中抗共」政治势力在美国策划和指挥下发动的「黑色革命」,在西方主流媒体笔下已是「叛乱」。10月1日,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的早晨简讯称,北京庆祝70周年国庆之际,香港进行叛乱(Beijing celebrates as Hong Kong revolts)。

经济遭打击

香港本地有媒体称:「国庆70周年,内地歌舞升平,香港则迎来半世纪最乱一天,暴力『遍地开花』,多区犹如死城,港铁史无前例关闭半数车站。在油麻地,有警察被打至血流披面;在荃湾,有激进示威者实弹中枪送院,经抢救后情况仍然危殆,外界最担心的擦枪走火丧命场面几乎成真。」

持续逾一百天的「黑色革命」已严重打击香港经济。旅游界人士指出,今年暑假期间内地访港旅行团数量减少70%,9月跌幅更扩大至90%,每日只有10多团。10月1日,进入香港的游客较去年同期减少一成。同一天,香港逾30个大型商场被迫停业。外来旅客减少,本地居民消费收敛,迫使酒店、零售和餐饮业或者大劈价或者掀起结业潮。

屋漏偏遭连夜雨。也在10月1日,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美国9月製造业指数跌至47.8,创2009年6月金融危机结束以来最低纪录。当天,道琼斯指数收跌1.28%至26573点,标普500指数收跌1.23%至2940.25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失守8000点关口,收跌1.13%至7908.68点。ISM引述美国製造商称,特朗普挑起贸易战使原材料价格上涨,抑制市场需求。

政治风波与以往不同

香港社会有一种意见:只要经济形势逆转,香港不少居民会对「黑色革命」生厌。基于这样的预判,有人寄望对话走出当前香港乱局。

坦率地说,这是一种误判。2014年持续79天的「佔中」最终几乎自动结束,的确同当时民意对非法抗争行为生厌有很大关联。但是,这一回,情形迥然。第一,5年前,香港相当多居民愿意普选行政长官按全国人大常委会8‧31决定先行、再谋完善。而今,他们对政治前景悲观。第二,5年前,本土激进分离势力刚冒头,在反对派中,所谓「和(平)理(性)非(暴力)」行动策略与街头暴力抗争即所谓「勇武」行动策略尚有明显区别,而今,二者相互配合。第三,5年前,「本土主义」随本土激进分离势力冒头而滋生,而今,「本土主义」随「和理非」与「勇武」合流而演变为「分离主义」。

既做倾听者又做引路人

特区政府与不同政治观点、不同阶层、不同界别的居民展开对话,是展示谦卑。坦率地说,民间有多少不满,政府应当早已获悉。让一部分居民直接骂政府出气固然有助于减低社会接近爆炸的高气压。

但是,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既要尽快推行标本兼治的政策,解决针对经济民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又须尽快引导香港居民克服对于香港、以及他们自己家庭和个人前途和命运的信心危机。亦即是说,在对话过程中,政府不仅做真诚的聆听者,不仅就事论事地回答提问,而且,必须高屋建瓴地做香港前进的引路人。

首先,特区政府必须引导香港居民树立香港与国家命运共同体观念。无论「本土主义」还是「分离主义」,都是九七前香港受英国管治、被人为同国家分隔的意识形态,违背香港回归祖国的现实,违背香港必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大势所趋。关于这一点,特区领导层必须具有明确而坚定的信念。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也,只要特区领导层展现明确而坚定的国家观念,香港社会各界自然会有人、自然会逐步地有更多人仿效之。

其次,特区政府必须引导香港居民重新审视西方文明。「拒中抗共」政治势力甘心当美国遏制中国的马前卒,企图把香港变成西方与中国较量的「西柏林」,这一点,特区政府改变不了。但是,引导香港善良的居民从西方文明的迷思中解脱出来,同「黑色革命」划清界线,则是特区政府能够做到也必须做到的。苏轼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另一方面,身受某种东西之害者容易清醒。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今年8月27日法国驻外使节会议上明确指出,西方霸权开始终结,便值得香港高度重视。

引导市民克服信心危机
引导市民克服信心危机
上一篇:止暴制乱关键在执法
下一篇:谁令稚子成暴徒棋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