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生
香港是否接纳同性婚姻?理论上这未合法化,但早前一宗终院判决,却被视为变相并实际上开出绿灯,因为法庭承认两男的境外婚姻、两人可以在港享有已婚福利。事件引起社会广泛迴响,有的欢呼香港平权终于踏出一步,有的惆怅一夫一妻及家庭制度会否崩溃,包括除福利外海外同性联婚者能否享有领养等权利。
宜全面审视政策后果
站在人权开放角度,同性婚姻合法化似是未来趋势。终院判词明言,即使社会大众对同性婚姻欠缺共识,也不可以拒绝小众人士的利益,理由是在原则上损害人权。月前,台湾便通过了《同性婚姻专法》,成为亚洲首个容许同性婚姻的地方。环顾全球,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方有约30个,主要集中在欧洲发达地区,另外也涉一些拉美国家。出奇地,当中不少是天主教国家,而宗教信条往往予人保守感觉;没料到,一些没有宗教框框的地方,反而在同性婚姻方面更加保守。
开放与保守,某程度是一褒一贬的词语,但同时亦可以是中性的。先进与落后,亦不代表一好一坏,虽然走得太慢或许不好,不过走得太前也非好事。同性婚姻到底应否合法化?其所带来的影响是正面抑或负面?目前尚未可知。毕竟,任何法例的通过,必须全面审视可能引致的后续发展。
不必走得太前 不宜堕得太后
然而,在环保等方面,先进肯定比落后为佳,可为人类活于地球的可持续性出一分力。正当我们仍在热议,食肆应否推行「无饮管日」,以至全面「走塑」之类,在地球的另一端,彼方已经走得更前、更远、更严格。欧盟早前通过议案,将于两年内即2021年之前,禁用所有一次性塑胶用具,当中包括饮管,就连搅拌棒、棉花棒亦然。脱欧在即的英国,速度更快,决定明年4月起就全面禁用相关塑料。由此看来,香港及香港人岂不大大落后?
动物权益方面亦然。政府早前建议将《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改为《动物福利法》,譬如宰杀食用海产、禽畜时不应增加动物痛苦,结果也引致社会颇大反弹,市民既认为这大无必要、略嫌夸张,毕竟传统上这已「司空见惯」以致「麻木」,而店舖则担心技术及成本问题。比较已立法禁止活烹有意识的甲壳类动物的瑞士,香港及香港人无疑又显得落后;当然,要说捕鲸、捕海豚,以及吃狗肉吃猫肉等,香港的动物权利意识则相对先进。
说到底,政策与民意,某程度呈互动关係。有些时候,须待民意支持成熟,才推出政策;有些时候,则可先推政策,从而引导形成新价值观。好像室内禁烟、禁止醉驾药驾等,政策目的无疑是好的,也成功引导了社会适应改变;新的全面禁售电子烟,亦冀取得同样的引导效果。同性婚姻的政策及法例应该何去何从?到底应朝保护人权的方向,还是继续捍卫传统家庭价值?何者才是好?香港诚无共识走得太前,但就肯定不宜堕得太后。


下一篇::【台海观察】民进党「卡柯」「毁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