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专业自主」还是自私?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04月13日


医务委员会开会投票,四个放宽海外医生实习期的安排全部被否决。这个结果引起社会舆论哗然。

医务委员心口不一

弔诡的是,投票前医学会的问卷调查显示,逾六成医生赞同通过职业资格试的专科医生可免除整个实习期,但投票出来的结果,却明显违反大多数医生的意愿。投票结果出来之后,传媒访问多位医委会成员和医学界的代表人物,各人也众口一词对结果表示失望。那就奇怪了,似乎大家都支持的事,为何结果却被否决了呢?很遗憾,投票制度是投暗票,没人知道到底哪一位委员心口不一,「讲同做係两回事」。

香港过往崇尚大市场、小政府,很多东西都依赖所谓「专业自主」。医生的管理制度,要医生自己说了算;如何限制滥用招标买楼,何谓豪宅,发展商自己说了算。在过去几十年,这一套在香港似乎行之有效,但时移世易,既然问题不断出现,「专业自主」监管所出来的结果是违背公众利益的话,我们必须要反思,究竟是否应该放任如此?

正常逻辑都知道,所谓「专业自主」,有很明显的球员兼裁判的问题。虽然公立医院的工作多到做不完,放宽海外医生来港执业可以令本地医生轻鬆一点,但放宽海外医生不用实习,等于不用海外医生从低做起,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海外医生,会否抢佔了本地医生的晋升机会呢?虽然政府官员多番派定心丸说不会,但从投票结果所见,仍然无法释除本地医生的疑虑。

须改变小政府理念

传媒舆论往往老生常谈,说什幺医生应该以公众利益为重,捨小我成大我,云云。但反过来问,一个制度,如果是要求参与制度者必须品格高尚、大公无私才可以发挥作用的话,这样的制度明显有很大问题。好的制度,应该是容许参与者自私自利,不同人的自私,出来的结果却是对公众最有利的,这才是好制度。医生成员过往一直是医委会组成的主体,过去几年哪怕政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增加其他界别的成员,现实所见医生委员仍然把持超过一半席位,他们大可以阻挡一切有潜在可能损害其利益的方案通过。也许接受访问的时候满口公义,但到投票的时候却要求投暗票,然后身体很诚实地选择维护自身利益,阻挡潜在竞争者的高墙越高越好。老实说,自私地维护自身利益乃人之常情,既然有这幺好的机制去保障我的自私,我为何不自私呢?这个问题不是留给医委会的,是留给特区政府和所有香港人去回答的。

所谓专业团体自律自管,前提是专业团体必须能超越自身利益,以社会福祉为优先,但现实所见这是奢望。香港回归后已经不断有人提出,特区政府要改变过往小政府的理念,更主动有为地实施管治,但现实所见改变不大。任何改变都要触动既得利益者,如果政府不强势推动,市民不团结支持,任何改革都难以成事,苦果只能由市民自己承受。

学研社成员 吴桐山

是「专业自主」还是自私?
是「专业自主」还是自私?
上一篇:【台海观察】两岸沟通合作才是出路
下一篇:「三隧分流」方案再斟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