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须积极扩容迎大湾区机遇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03月17日


港珠澳大桥去年10月正式通车后,我当月就在媒体撰文表示:「全香港的车辆保有量才80万左右 港珠澳大桥设计同行能力是每日6万至8万辆车 哪怕全开放,大桥恐怕都不饱和。」我很早就预见到,应该开放港澳车辆自由使用大桥出入,才是合理的,根本不需要对港澳车限牌。日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提出八项措施,其中第七项就是让港澳非营运小汽车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内地,让香港私家车更容易使用港珠澳大桥。这固然是正确的举措。

港须积极扩容迎大湾区机遇


不能让好事变坏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投资界有句名言 有危就有机,反过来说也可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任何机遇的来临都意味对我们要求的提高,如果香港人不做好準备,得出来的结果是正面还是负面,实在难以断言。回归以来,在非典之后的经济低迷期,开放内地旅客自由行来港,难道不是惠港政策吗?但这幺多年过去了,香港在扩容工作上做得不足,旅游业、零售业的承受能力与人流不匹配,结果一些地方市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冲击。这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不要以为惠港政策就是你可以躺舒舒服服地接收就可以了,相反你要做很多工夫去迎接这项政策,否则自身能力跟不上,好事会变坏事。

以文首所言的开放港牌车使用港珠澳大桥出入内地这项措施而言,当然是好事,同时也是很大的挑战。以全香港的车辆保有量,每天要有十分之一的车辆使用港珠澳大桥,大桥才至于饱和。扣除全港车辆本身有不少是只行驶香港本地的「搵食车」,例如非跨境的巴士,在可预期的将来,香港根本不可能会有6万至8万辆车会因为个人或商务需要使用大桥。但大桥不饱和,不代表香港境内的交通不可以饱和啊。大桥的起点位于大屿山,现在必须经青马大桥出入,偏偏香港一条连接大桥和屯门的连接路却因为施工问题起码要延误两年。现时的青马大桥在繁忙时间已是车水马龙,如果全开放港牌车上港珠澳大桥,青马大桥顶得住吗?

港牌车行驶範围或扩大

还有更大的挑战在车牌管理。吴桐山最近劝身边有计划买车的朋友趁早上车,因为一旦港牌车开放使用港珠澳大桥,意味香港车牌的行驶範围就会由香港这1000平方公里,扩大到整个广东省的177900平方公里,将会大大升值。这从今天的粤港两地车牌价值不菲可知。更为重要的,开放港牌车进出内地会大大刺激香港市民的买车欲望。香港本身公共交通完善,停车费用高昂,我实在不打算买车;但如果说买车之后可以去全广东省甚至更大的範围自驾游,那又不同讲法。

想像一下这样的场景,当然是大好事。但问题来了,如果香港特区政府本身在交通扩容、停车配套、车牌管理等问题上,完全不做準备,继续以现有的软硬件来应对大湾区的融合发展,那弄不好是灾难。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提出的八项措施,既是方便香港市民,但当中也有不少是需要香港本身有配套政策去落实的,等待特区交答卷。

学研社成员 吴桐山

港须积极扩容迎大湾区机遇
港须积极扩容迎大湾区机遇
上一篇:袭击案可判误伤
下一篇:《纲要》绘蓝图 湾区建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