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昆
近年美国攻击中国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偷窃技术及强迫技术转移,最近在参院的一个听证会上这种论调又高唱入云,并引来中方的反驳。显然技术战已成为中美经贸战的日益重要环节,有关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不应阻挠别国发展科技
中方的反驳指,美国乃第一科技大国,但不应阻挠别国发展科技,而中国科技成果来源不靠偷抢,乃来自广大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中方常以「科技霸凌」来形容美国行径乃十分贴切的评价,这在近期更变本加厉,除不断收紧对华出口技术的限制外,又加强对中企在美投资、经营的限制,并向他国施压要求禁用中资通讯设备,特别是华为的5G网络。此外,还通过媒体、智库及各类人士,以夸大甚至造假造谣等手段来抹黑中企及其产品。在舆论上更全面攻讦,除了国企民企外,还指控中国留学生、学者及其他人员为偷抢技术媒介,实行散布技术上的麦卡锡主义式恐怖氛围。
显然美国正加紧全面封杀中国科技,但这明显地违反常理及世贸精神。正如中方官员所说:中美间有技术竞争是正常的,只要公平合法进行便好。这正如田径赛跑各运动员应奋力向前而绝不能阻人前进,否则将违规被罚。虽然国际上没人能罚美国,但市场却可以,美国的霸凌行为终将自食其果。相比下,德国的反应理性得多,总理默克尔去年访问深圳后十分震撼,认为不能坐看中美竞跑而自身落后,回国后便发愤图强做了两件事:一是设立30亿欧元的电子信息科研基金,二是要求内阁成员参与短期的周末学习班,听专家讲解科技发展情况。
美国突然猛打中国科技自事出有因。一方面是保持科技领先乃美国的核心利益;这乃其霸权的根基所在,涉及军事、经济、金融以至民生社会等各领域。另一方面中国科技水平近年的爆发性提升已开始或快将冲击美国各类科技的领先优势,美国认为中国从美国的先进科技发展获益良多,再加上「自大狂」妄想症便认定中国是偷抢美国技术才取得今天的成就。习惯了遥遥领先的美国,面对急速冒升的中国心中自不好受,故行为失当及情绪化亦非全属意外。
及早加强合作乃上策
关键的问题是美国封杀能否阻延中国科技发展,其影响又将如何。答案是封杀最多只能在个别科技领域暂时拖慢中国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反有推动作用。封杀对美国企业更有短中长期的损害,无疑多年来中国从商业、留学及其他交流中由美国科技获益不少,但这基本上都是正常交易;技术转移是货物及服务贸易一项,中国留学生则是美国的服务出口成果,美国可由此取得丰厚回报。若是全面封杀,许多美国企业(如高通等)及美国大学将苦不堪言。有人担心美国的封杀会造成中美间不同的技术体系,并成为中美经贸「脱」的重要一环。但不同技术体系的存在其实很普遍及正常,从市场竞争角度看亦无妨。过去3G移动通讯便有美欧中等多款制式,现时定位卫星及三代核电都有中美欧俄等四大体系,因此5G有中美欧等不同体系并非异常。
中美已无可避免地进入了科技竞争,而中国有明显优势。除了市场规模巨大远超美国外,供给方也有两大优势:一、人才量多质优。中国每年有几百万STEM毕业生,远超美国,苹果CEO库克更指在华设厂主要非因工资低而是人才多;所需製造业人才在美只可坐满一室,但在中国可坐满几个榄球场。更有趣的是,英国Vouchercloud网的最聪明国家排名表,这乃以诺奖得主数、人口平均IQ及学校成绩三大指标来计算。中国因IQ高而排第三,美国因诺奖得主多而排第四,但若扣除诺奖的历史累积因素,论潜力计中国远胜美国。二、供应链优势。中国的工业体系全球最齐全,而美国的则已空洞化。但也反映于另一个苹果的故事,在美国的电脑厂试产时因螺丝供应不足而受阻延,到量产时便要从中国大量入口。这种配套齐全的优势,在研发阶段比量产时更为关键,可有效缩短研发周期。
总之,美国终要接受中国步向科技强国的现实,及早加强合作乃上策。


下一篇::大南补选真心贴心者胜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