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学会项目主任 吴健华
近日看到一段关于以色列集体农场Kibbutz的短片,在长约15分钟的短片裏,完全看得到主持对集体农场生活的嚮往,结尾的个人感受更彷彿恨不得马上能成为其中一分子。但假如读者和主持一样,以为在集体农场内便是生活在天堂,随便可以住大屋兼不用忧柴忧米,无疑是有些天真。
集体农场汰弱留强
我上网查过一些资料,其中包括曾走访以色列7个Kibbutz的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博士的介绍。首先,集体农场并不如一些人所想般「大爱」,其结构甚至可算是「精英制」,据谢博士如是说:「那些不是在公社中长大的人要想进入,比在中国考公务员还要难。」外来申请者要IQ和EQ高,还要经过六个月的「作客期」和两年的「实习期」,然后还要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投票通过才能加入,而之所以审查如此严格,全因农场目标是不会养寄生虫,在农场生活的人必须要绝对付出,除了要将所赚到的钱全数上缴农场外,还要靠劳动来为农场带来贡献,据说就算是勤劳的申请者也未必能够通过。另外,集体农场还有一点是与左翼思想背道而驰的,就是没有退休制度,因为他们认为除非一个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否则即使到了80岁,也应该参加劳动,而劳动更可有益于老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羡慕集体农场制度的人,经常埋怨在香港生活是被剥削、不公平,常吵要财富再分配,但我们的香港,不是每天大开中门欢迎150名人士来港了吗?不是已有林林总总不同的福利了吗?不能或不善劳动的人,有综援供养,甚至因为他们的综援身份,可以比别人更快入住公屋,还可以由社会提供全数或部分的租金资助,香港会如集体农场般拒绝32万3千多综援人士居住吗?甚至就算有综援人士偷偷出外赚钱不申报,亦没有人提出要全面检讨和收紧申领综援的条件,宽宏地不作计较。而在照顾长者方面,就更加优厚,既有毋须申报经济状况的长者津贴,还有医疗补助,香港,无疑是更加充满爱心的地方。
长者要参加劳动
集体农场汰弱留强,让农场可以继续保持运作,假如崇拜集体农场认为这是没有问题,那又是否同意农场要长者工作到不能自理的那一天?现在特区政府将长者综援提高至65岁才可申请,与澳洲、丹麦、集体农场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让整体社会得以延续下去,但有人却无视政府的立意,难道他们「大爱」的目的就是要早日分光香港的财产?他们所谓的「公平」就是要让59岁以下的一群做到昏天暗地不能置业成家,去供养所有60岁以上仍有气有力的人士,製造特权阶层?
假如有人觉得人家的集体农场才是理想生活,香港和集体农场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可以自由决定留下或离去,有些人或者应该移民去以色列,再试试能否入住集体农场,只是以色列有六成以上的战斗部队,都是从集体农场徵召,在香港养尊处优的人,又是否能够接受?


下一篇::医疗产业融入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