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向立法会申请拨款335亿元发展古洞北及粉岭北,包括第一阶段的发展工程及受影响住户的现金津贴。新发展区预计两区可建逾71000个单位,七成是公营房屋,最快2023年入伙。发展新界棕地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早前列出的8个优先觅地选项中,支持度最高的短中期选项。但同时,新界棕地虽然估计多达1300公顷,但位置分散及零碎,难作综合性发展,加上棕地上有不少经济作业,为收地及重置带来困难。
棕地囤积多年未开发
更重要的是,目前政府的收地赔偿制度缺乏弹性,对棕地持有人缺乏吸引力,也令到发展棕地面对不少困难。政府要大力发展棕地,必须做好赔偿和安置工作,但调整赔偿金额又会招来官商勾结的指控,令收地工作动辄得咎。这样只会令千多顷的棕地继续浪费。既然主流民意都认同发展棕地,现时当务之急是排除干预,检讨赔偿机制,加快收地速度,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均须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不要横生枝节,不要动辄政治化,共同解决市民安居问题。
目前,单计各大发展商拥有的新界农地,已经多达1000公顷,这还未包括其他私人拥有的大量农地。这些农地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开发作为建屋之用,而且成本较相宜,本来是解决香港房屋问题的近水。然而,这些土地囤积多年一直未有开发,不少更成为棕地,一方面是由于改划发展用途极为困难,加上欠缺基建配套及补地价金额高昂,令发展商宁愿一直丢空或用作物料贮存、港口后勤、环保回收场、建造业机械及工场等,也不用来建屋;另一方面在于现时政府收购农地的特惠补偿金太低,缺乏竞争力,令业主不愿将农地出售给政府,亦导致这些珍贵土地未能用在解决市民住屋问题之上。
政府为收回新界农地作公共用途所提供的特惠补偿金,虽然已经由2000年的311元/呎,升至目前的1034.4元/呎,而俗称「甲区农地」的收购补偿金则为1112.4元/呎,但由于近年地价不断上升,业主期望有较高的补偿金,目前的赔偿金机制明显未能满足业主的要求,令业主不愿出售农地给政府。同时,政府如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强行收回新界农地,又会引发大量的法律诉讼,只会进一步拖延棕地发展。因此,最好的办法始终是从市场机制手,设立更加弹性的补偿机制,根据目前的市况将特惠补偿金额调升,吸引更多业主交出农地,从而建立农地储备。
宜检讨调升赔偿金
然而,政府一直未有检讨及调升赔偿金,并非因为库房及成本问题。政府库房充裕,进行大量收地根本不成问题,而且香港土地有价有市,收回棕地再将部分推出市场拍卖,基本上是只赚不赔的生意。政府一直未有检讨赔偿金,真正原因是怕招来官商勾结的指控,指政府调升赔偿金是「明益」业主。然而,所谓官商勾结的指控根本不值一驳,棕地业主不可能是一般市民,大多都是发展商及财力丰厚者,但如果向他们购地就是官商勾结,这样政府永远都不用再收地了。而且,近年香港楼价升幅有目共睹,调升赔偿合情合理,只要设立一个透明的机制供外界监察,完全可以释除外界疑虑。如果因为怕招人话柄就任由这个缺乏弹性、缺乏吸引力的机制长期存在,这样棕地将永远不可能发展。
市民对拓地的要求十分明确,对棕地发展更抱有很大期望,政府应该利用这股民意,全面检讨赔偿金机制,加大收地的吸引力,并且争取公私营合作开发棕地。同时,社会也应排除政治干预,实事求是地讨论棕地开发,而不是什幺都政治挂帅,什幺都扣上官商勾结的帽子,这样做究竟是在解决问题,还是阻碍问题的解决,相信市民都是心裏有数。
何子文


下一篇::发展智慧城市法规须配合